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 记者 马小晗 文/图
“城中村”如何在没有“大拆大建”的情况下,用更为低碳、保护原有的街区肌理和文化风貌,兼顾“高颜值”和“烟火气”?如何建设独具龙岗特色的三宜街区?结合城中村的区位优势、既有建筑、公共空间、产业业态、文化传统、相邻项目设施等实际情况,龙岗区按照“分期分区分类、一村一策”的总体思路,谋划推动第一批次10个“三宜”活力城村示范项目,位于龙岗区平湖街道的山厦新村作为龙岗区城中村品质提升第一批次的示范村,遵循“一村一策”的原则,延续规划愿景,提出“幸福山厦村·乐活新故乡”的主题,并追寻和传播山厦人的精神足迹,让山厦人拥抱新时代,享宜居新故乡。
激活在地历史文脉
构好山厦文化“轴”
以山厦新村为例,这座村落是深圳的红色革命老区,也是东江纵队抗日的主要根据地之一。龙岗区城管局整体规划,科学制定更新单元实施方案,通过挖掘在地亲缘文化,来激活在地历史文脉。
经过一年多的改造,笔者走进焕然一新的山厦新村,入口处便是村史景墙,这面有些许做旧效果的墙面,以活字印刷形式把挖掘、凝练的村史文化“雕刻”在墙体上,活化利用入口挡墙,打造特色村史宣传墙,展示该村悠久的村史文化,唤醒山厦村民的历史归属感。沿着主干道往下走,一朵鲜艳夺目的向阳花雕塑点亮了灰白色调的建筑群,植入“薪火相传”雕塑,突显社区特有历史文化。同时通过特色廊架及绿植、水景等景观元素,将街角闲置空间予以活化利用,打开前场空间,打造特色文化广场。
而在另一边的400米共享街道上,多部门协同对党建引领下山厦村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历史脉络进行梳理展示,并对新时代山厦的党建与民生融合发展成果进行凝练,在共享街道街旁闲置场所植入多种形状文化景观墙对其予以展示,提升文化凝聚力,同时改变原共享街道中轴线空间被乱停乱放车辆破坏的现状。
最为亮眼的莫过于村内3900平方米的中心广场了,地下铺设的轨道承载了一个可以电动开合的移动舞台设计,结合向阳花景观元素,植入特色廊架、特色喷泉等景观,解决山厦社区无固定活动场所的痛点,承接平湖乃至龙岗区大型活动。
给居民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塑好滨水生态“轴”
村头老榕树下,斑驳的阳光洒在秋千上,滨水林荫步道上,居民们跑步、遛狗十分惬意。
回想改造前,山厦新村辖区内缺乏邻里互动交流场所,缺乏公共阅读休闲空间,存在无固定活动场所的堵点痛点。同时,山厦新村内新村二路、东林一路、东林二路以及山厦河沿河多处存量空间未被挖掘,多处场所闲置、利用率低、脏乱差。
村民时常感叹,要是有个给老人孩子健身玩耍的场所就好了。活力城村建设虽然是政府主导进行,但过程中,群众不是“看客”,而是真正的“参与者”,他们的建议很快被反馈到项目组,形成一个低碳的滨水生态轴。
如今,这个傍水的村落已能看到一片喧腾的动感水岸,将原有的百年老榕树、滨水树林“活化”为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的空间载体。
漫步在600米长的滨水林荫步道,可以看到130平方米复合滨水驿站,具备学习休闲区,扩展设备功能,为山厦居民提供阅读学习、休闲放松场所。另一座圆形的桥安装了星空氛围灯,打造晚间活动区,为居民提供晚间娱乐社交、运动健康场所。
而榕树下亲子空间更为惊艳,不仅完美化用了原址4棵百年榕树景观和庇荫效果,更邀请“龙岗儿童公园”同款设计单位设计“儿童友好” 乐园,打造邻里娱乐、休闲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