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276

读创网首页 > 文化 >
【原创】700余位专家学者相聚深圳!中国新闻史学会2021年学术年会圆满举行
来源:读创/深圳商报
编辑:杨晚霞

读创/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魏沛娜

10月16日至10月17日,以“新文科与未来传播: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为主题的中国新闻史学会2021年学术年会在深圳召开。国内外700余位新闻学与传播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了本次会议,共同探讨新时代新闻传播学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本届年会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发起主办,深圳大学联合主办,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深圳大学媒体融合与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承办,中国新闻史学会各二级机构协办。学术年会共设有院长论坛、主编论坛、中国新闻史学会常务理事会议以及24个新闻传播学不同领域的分论坛。

10月16日上午,深圳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李清泉在开幕式上致辞,对来自全国各地的新闻与传播学科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并对深圳大学以及深圳大学传播学院的创学目标以及一直以来的发展进行了简要介绍,最后李清泉还表达了对新闻传播学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繁荣发展的美好期盼。

随后,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润泽在本届学术年会开幕式上致辞表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会希望以新文科为框架,展望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的学术版图,推动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的深入发展。开幕致辞环节由深圳大学传播学院院长巢乃鹏主持。

开幕致辞与大会合影后,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余清楚主持了大会主题发言环节。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迈克尔 • 舒德森通过线上的方式发表了有关媒介与传播史研究中的技术决定论的主题报告。他认为,对新闻史的研究应将新闻业的变迁与其所处社会的历史变迁相勾连,在关系和互动的视野中展开考察。在技术受到大量关注的今天,技术更应该是媒介与媒介史学研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基于此,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技术、媒体、社会三者的关系,以及技术决定论这种思潮。

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从大会主题中的新文科框架出发,阐发了新时代背景下新闻人才培养的一些思考。林如鹏提出人才培养的“一强化五改革”模式:“一强”,指强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五改”为改革高校教学团队的发展模式、改革新闻人才的培养方案、改革人才培养的模式、改革实践教学、改革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模式。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胡百精以“在历史叙述中开启未来”为主题发表了演讲。胡百精表示,史论研究是新闻与传播研究的基础,它对未来的学术研究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他认为,新闻传播学的学者应当保持对历史和理论问题的进取意志。

中国新闻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程曼丽通过阐述马克思主义以及近代中国报人的新闻实践,介绍了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的理论渊源,并对未来的学科建构提出一些建议。她表示,历经三十余年的不断求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已成为建构中国新闻事业和理论的基石。

中国新闻史学会名誉会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聚焦数字时代的算法问题,以一种规范性视角讨论了信息传播中的算法善用。陈昌凤认为,在如今的“算法社会”中,算法的隐形逻辑深刻影响着社会的各个方面。如何拆解算法的黑箱、如何要求算法的制定者“善用”技术,应是未来的信息传播中被重视的话题。

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隋岩从加速社会与群聚传播的视角出发,探讨了信息现代性的张力。隋岩表示,数字技术以及后工业社会的加速发展为群聚传播时代的出现提供了土壤,群聚传播引发的信息生产方式的转变,使得社会生产关系也随之发生了变革。隋岩在该背景下分析了信息在现代性社会中的张力。

深圳大学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吴予敏纵向梳理并分析了新闻传播学的历史意识。吴予敏表示,新闻作为一种记录的方式,本身就带有历史的属性。但新闻不仅是历史的载体,也是历史进程中的重要角色。在新闻传播学的研究中,思考新闻与历史的关系至关重要。

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王润泽以“信息社会转型中的新闻学知识体系创新”为主题发表了演讲。王润泽认为,在技术导致的信息社会转型背景下,新闻学知识的定位、内容以及框架应该被重新思考。新闻知识体系的创新将是未来新闻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教授陈建云与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陈先红则就以上主题与做报告的学者们展开了讨论,并对新文科的框架、新的信息时代对新闻与传播学科的挑战与发展进行了学理性的探讨。

10月16日下午,旨在为各高校院系提供合作与交流平台的院长论坛顺利召开,会议邀请了三十多所国内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院长莅临参会。当晚举行的主编论坛则邀请了十多位国内外新闻与传播领域内的主编参加。会议中,各期刊主编交流了学术期刊建设、新闻与传播学发展趋势、期刊质量与编校管理等话题。

此外,在16日下午至17日上午12时,大会的24个分论坛同时进行。来自全球各院校的在不同领域内探求新知的学者们,在分论坛上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由于疫情限制,分会采取线上与线下参与结合的方式双线开展。

据了解,新闻传播史专题论坛以“新文科与未来传播:当代中国新闻传播史研究”为主题,围绕参会学者们的报告展开了四场专题会议。新闻传播教育史分论坛以教育改革研究为主要关照,聚焦了数字时代下课程体系改革与人才培养创新、教育评估指标体系、教育价值取向等多个问题。外国新闻传播史专业委员会分论坛的主题是 “渊源与流变:新文科背景下外新史研究的重塑”。网络传播史分论坛关注媒介化、数字沟通以及未来传播等数字环境下的新兴议题。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分论坛分别以民族文化叙事与话语分析、民族地区舆论景观与教育发展、媒介变迁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媒介实践与民族文化传播个案为主题,进行了四场分论坛会议。

台湾与东南亚华文新闻传播史分论坛以未来华文的全球传播为主要关注,并对“一带一路”与台港澳媒体的研究进行了专题研讨。广告与传媒发展史分论坛会议共设有五场会议。全球传播与公共外交暨公共关系联合分论坛聚焦数字沟通时代的中国话语权,展开了分论坛的报告。舆论学分论坛以技术变革引领的新时代为背景,关注智能时代的舆论传播变革与社会治理创新。传媒经济与管理分论坛以“新文科与智能时代:传媒经济与管理学科构建”为主题,对智能时代传媒生产、消费、经营新业态以及管理新趋势等方面的议题进行了讨论。视听传播分论坛围绕图像时代下,视听传播中存在的问题、表征与文化展开讨论,并以视觉修辞研究与视觉叙事研究为两大关注点。新闻传播思想史分论坛强调“新视域”,从选题之新、视角之新、理论之新等多个方向评价了与会成员的报告。应用新闻传播学分论坛以应用新闻传播变革新趋势为研究导向,关注了应用传播领域的专业化、数字化、智能化趋势。编辑出版史分论坛以“新文科与百年红色出版”为主题,对中国共产党百年红色出版、新文科与编辑出版学科的优化、智能媒体语境下的出版业重构、文化强国战略与出版业等研究主题进行了报告与讨论。

媒介法规与伦理分论坛关注三“新”:新理论,新方法,新趋势,即技术变革下的媒介法规与伦理研究的新发展。传播学专业委员会分论坛以“数字传播与社会发展”为主要方向,关注了学科内众多有价值的议题。中国特色新闻学分论坛立足于中国社会,对数字语境以及媒介化社会语境下的中国特色新闻学理论进行研究。

党报党刊分论坛聚焦百年中共新闻传播实践史研究,对中共党报党刊理论研究作出了要求。符号传播学分论坛主题为“技与艺之思:中国传播学符号学的扩展”,主要关注了艺术与符号消费、技术与符号认知、跨文化符号传播、新闻传播符号理论的当代语境等议题。计算传播学分论坛关注计算传播学与新文科的发展。地方新闻史分论坛以“媒介记忆视角下的地方社会与区域文化”为主题,与会者多以史料分析的方法对近现代中国的地方新闻实践进行了纵向考察。博物馆与史志传播专业委员会分论坛关注数字人文视野下的史志传播,并强调传统文化复兴。健康传播分论坛的主题为“融合学科/行业/文化语境的中国健康传播研究创新”。博士生论坛邀请了来自全国各高校的博士研究生参会,交流他们对“面向未来的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思考。

中国新闻史学会2021年学术年会在10月17日下午举办了闭幕式。闭幕式由中国新闻史学会联席秘书长、深圳大学教授常江主持。常江感谢各位与会者以及承办机构为本次大会做出的努力,并邀请各分论坛的代表对本次年会分论坛的报告情况进行了总结性的发言。

在闭幕式的最后,作为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王润泽对本次大会进行了总结发言。他表示,中国新闻史学会的学术年会是一个供中国新闻传播学界同仁们交流的优质学术平台。在未来,学术年会希望能够持续吸引中国新闻与传播学领域内优秀的专家学者们来到年会上,发表推动学科发展的学术作品。

审读:孙世建

 
 
 
  • 天气
“时间的抒情——徐志广作品展”在鹏宝轩艺术馆开幕,展期将持续到11月10日。
1
【原创】“昼与夜”展现“时间的抒情”,徐志广两大展览深圳同期呈现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苏海强昨天,定居深圳的五位山东籍老画家,在深圳南山区文化馆举办的“采菊东篱下——鹏城齐鲁五老中国画作品展”正式开幕,以此向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献礼,并表明他们传扬国粹文化、贯彻“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初心。他们分别是董振中、翟先立、冯占魁、王维星、赵巨耀,个个山东好汉。他们从山东走来,胸有国家,把身心留在了深圳这片热土,融入到深圳美术事业的大发展中。
2
【原创】齐鲁五老深圳开画展袒露“心迹”
浙江卫视《嗨放派》今晚聚焦人类大脑。
3
【原创】《嗨放派》探索大脑奥秘上演憋笑挑战,任嘉伦被封“憋王”
从10月17日起至11月17日,大赛每周开启4场连麦直播,一共持续4周。
4
【原创】搜狐视频幽默搞笑短视频大赛开启赛道连麦,热度不断提升
”他有时也在开明寄售书籍。1932年2—9月,他从开明购书93.3元,寄售书得150.1元。1932年2月,《金文编》再版,也交开明代售5部,价50元。
5
【原创】琉璃厂故事113 | 开明书局
最能体现深圳城市气度的一句话莫过于“来了就是深圳人。读创/深圳商报记者陈小慧10月16日,深圳市政协“委员讲堂”、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邀请深圳市政协常委、城市规划设计专家王富海解读“包容模式——深圳城市‘密码’”,讲述了深圳城市发展历程并提出城市未来包容发展的建议。如何传承深圳的城市“密码”,持续包容。
1
【原创】移民城市深圳如何持续包容?“委员讲堂”解读深圳的城市“密码”
文章指出,促进共同富裕,总的思路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第二,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第四,加强对高收入的规范和调节。
2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香蜜湖论坛”是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研究中心发起的年度高端论坛,每年举办一次。读创/深圳商报记者彭琰10月14日,第二届“香蜜湖论坛”在深圳市委党校举行,来自全国社科理论界的专家学者以“百年政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主题开展研讨。期间,主办方发布了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研究中心Logo。
3
【原创】第二届香蜜湖论坛在深举行,专家学者围绕"百年政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展开研讨
深圳补短板强弱项改革加速推进。深圳战略战役性改革获得显著成效。这是《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今年3月1日施行以来,深圳中院审结的首例个人破产案,也是裁定批准个人重整计划的第一案。
4
【原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蹄疾步稳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宋华徐恬10月14日上午,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实施一周年进展成效,深圳市市长覃伟中在发布会上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在回答有关深圳营商环境改革的提问时,覃伟中表示,深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上广深等特大城市要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的重要指示精神,抢抓实施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重大机遇,通过率先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率先实施新型知识产权法律保护试点、率先开展破产制度改革试点等系列改革举措,推动深圳营商环境走在全国前列。覃伟中说,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
5
【原创】覃伟中参加国新办新闻发布会:努力为全国制度建设作出重要示范
 
E办事
  • 办事八达通
  • 生活八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