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彭琰
粤港澳大湾区再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读创/深圳商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包括多名在深全国政协委员在内的委员拟提交提案,为大湾区的发展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李心:支持深圳率先探索实行技术移民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广东省委会主委李心向大会提交了《关于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率先探索实行技术移民政策的提案》。李心委员认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明确,支持深圳实行更加开放便利的境外人才引进和出入境管理制度,允许取得永久居留资格的国际人才在深圳创办科技型企业、担任科研机构法人代表。基于此,支持深圳在技术移民上先行先试符合中央精神,有助于为大湾区其他城市探索实施技术移民提供经验借鉴。
李心委员建议,赋予深圳更大的境外人才管理权限。给予深圳办理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许可、永久长期居留手续便利。建立技术移民职业清单和积分评估制度,为在深圳工作生活的外籍人才加入和恢复中国国籍提供便利。在深圳设立第三方国际医疗保险结算中心,国际化人才购买境外保险可不受外汇配额管理限制。来深工作的国际化高端人才子女,可在深圳的各类中小学就读,各类中小学也可开设国际班,接收在深工作的外国高端人才子女就读。
李心委员还建议,在深圳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开展独立招收博士后科研人员试点。支持深圳与港澳科研机构开展合作,联合培养博士后人才,并可同等享受深圳博士后补贴政策。授权深圳自主确定博士点招生名额。此外,除涉及国家主权、安全领域外,允许境外人才在深圳申请参加相关职业资格考试;进一步放宽外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准入条件。
王明凡委员:建议三地开通医联体远程会诊服务
在深全国政协委员王明凡认为,港澳有对标世界的先进医疗技术,其投入程度、人才队伍的建设规模、医疗技术的严谨态度、社会办医的开放程度及社区卫生的精细化管理方面都值得借鉴和学习,但港澳患者相对较少,对于罕见病的手术和治疗方法了解有限,而广东地区的医疗机构积累的经验技术和病例分析,尤其是对于罕见病的案例,可以助力港澳开展医学科研。
王明凡委员建议开通三地互联网诊疗、医联体远程会诊等服务,为优势专科、学科专家匹配对症患者,减缓港澳居民人口密集医院过少的问题,前往内地诊疗的港澳居民也可减少看病轮候时间、解决疑难杂症。王明凡委员还建议,支持在粤的高水平医院与港澳医疗机构组建医联体,积极引进港澳专业医学人才、先进医疗技术、成熟管理经验和优秀经营模式,鼓励港澳医务人员到粤开展学术交流,支持港澳医师、护士、药剂师等在大湾区内开展执业活动等。
朱鼎健委员:吸引知名博物馆来设分馆
在深全国政协委员朱鼎健准备了两份提案为大湾区发展出谋划策。他建议在现有《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框架下制定一份“中国湾区”区域旅游目的地发展规划纲要,通过它来完成一系列制度安排,加强高层面战略规划和统一品牌合作,尽快建立一个“中国湾区”区域旅游品牌体系进行全球推广。该体系可以借鉴“地中海湾区”模式,地中海旅游从多个单中心的旅游目的地,最终融合成了单个多中心的旅游目的地。朱鼎健委员认为,粤菜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也是最早走出国门的中国文化符号之一,建议通过申请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得粤菜成为粤港澳国际客流的吸睛点。
朱鼎健委员还提出,知名博物馆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区文化与文明水平的象征,目前世界博物馆界有在全球设立分馆的趋势,如俄罗斯博物馆在上海设第二家全球分馆,法国罗丹博物馆在浙江杭州设立中国分馆等,这对大湾区来说是一个机遇。他建议对外商进入大湾区博物馆领域给予更宽松的准入政策,吸引国际上众多博物馆在大湾区设立分馆,或开展多种形式馆藏交流展示活动。
全国政协委员黄西勤:制订专业服务的湾区标准
在深全国政协委员黄西勤认为,标准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文件,可作为提升专业服务业质量水平、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专业服务业融合发展等工作的重要抓手。目前,港澳经济社会活动中主要引用英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制定发布的标准,同时少量标准采用企业、社团主导制定的方式。近年来,内地标准化工作已有根本性提升,电子电器、机械制造、生产性服务业等领域的标准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粤港澳大湾区内标准的融合已是大势所趋。”黄西勤委员建议,支持粤港澳大湾区专业联盟作为推进粤港澳专业服务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开展粤港澳专业领域服务标准对比研究,可先从专业服务领域中选择细化行业做试点,对标国际最好标准、最高水平,共同探索并发布实施经粤港澳三地协商一致,且社会各方普遍认可并广泛执行的“湾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