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272

读创网首页 > 科技 >
【原创】加快成为全球创新人才聚集地,深圳人才总量超679万
来源:
编辑: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袁静娴

筑巢引凤,智汇鹏城。11月8日,2023全球创新人才论坛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

作为深圳每年展示爱才引才育才敬才环境的重要“窗口”,本届论坛也同样保持高规格、高水准,邀请到了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颜宁,南方科技大学前沿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美国科学院院士朱健康,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扬生,深圳技术大学城市交通与物流学院院长、深圳技术大学讲席教授付朗兹·拉普茨等8位演讲嘉宾,向全球讲述他们和深圳这座城市双向奔赴、互相成就的故事。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近年来,深圳始终坚持人才引领驱动,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全方位推进人才各项工作,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截至目前,深圳各类人才总量超679万人、高层次人才2.4万人、留学回国人员超20万人。

越来越多全球顶尖人才汇聚深圳

2023年11月1日是第7个“深圳人才日”。在这特别的一天,深圳发布了升级版的人才新政——《关于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促进人才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亮出了深圳对人才引用“不唯地域、不问出身、不求所有、不拘一格、不遗余力”的鲜明态度,以一座城市的名义,向全球发出一封人才“邀约信”,展现深圳尊才敬才爱才的诚意,以及大力吸引汇聚全球优秀人才的决心气魄。

为庆祝专属人才的节日,自2020年起,深圳市委市政府每年都会举办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向人才致敬、为人才喝彩。今年的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演讲的嘉宾来自众多领域,既有顶尖科研人才,也有从职业技能领域成长起来的世界技能大赛冠军,还有创业成功的企业人才。他们的共同点是,在深圳这片创新创造的热土上成长成才,或书写了自己视野的新篇章,或是在深圳追梦圆梦的人才代表,也是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案例。

在去年的深圳创新人才创新论坛上,知名科学家颜宁对外宣布,将辞去国外名校教职,在深圳创立深圳医学科学院。当时,她说:“深圳年轻、充满活力,在这里一切皆有可能。”一个月后,深圳医学科学院(筹)揭牌,颜宁出任院长。今年3月,颜宁又多了一重身份:深圳湾实验室主任。

还有更多全球顶尖人才正加速汇聚深圳。世界著名数学大师、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埃菲·杰曼诺夫就任南科大讲席教授;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著名生理学家约翰·斯彼克曼出任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中科院深圳先进院通过以才引才,80%以上高级职称员工从海外引进;被誉为“创都四杰”的沈向洋、徐扬生、高文、李泽湘4位著名院士专家,相聚在深圳创业……

在近日公布的2023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深圳有500余名教授和学者入选,其中高校上榜人数415人,其余则主要为来自深圳湾实验室、鹏城实验室等机构的科研人员及散布在深圳各级医院的顶尖医学家。

图为南山人才公园一角。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钟华登 摄

“人才森林”育出硕果累累

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

一方面,深圳以诚意十足的人才引进政策、开放包容的氛围“引凤筑巢”;另一方面,深圳大力建设高水平院校和科研院所,以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创新平台和创新生态系统“筑巢引凤”。

2022年,建校11年的南方科技大学入选教育部“双一流”建设高校,成为创建时间最短、全国最年轻的“双一流”大学之一。在这所高校,60%以上的教师具有世界排名前100大学的工作或学习经历。

在光明科学城,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深圳云计算中心)二期工程进展顺利;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材料基因组设施将于今年投入使用;精准医学影像、特殊环境材料等设施今年启动建设。据悉,截至目前,已有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相继落户光明科学城,其中2所大学校区或过渡校区已正式启用,9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所省重点实验室、11个科研平台加快推进。

此外,还有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鹏城实验室等战略科技力量布局深圳,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建设加速推进,13家诺贝尔奖(图灵奖)科学家实验室挂牌成立等。目前,深圳已建成2700多个国家、省、市重点实验室等“基础设施硬件”,全市创新载体超3200家,吸引和培养各类人才超过100万人。

枝繁叶茂的“人才森林”,育出硕果累累。2022年,深圳全市专利授权量达27.58万件,居北上广深首位;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59万件,约占全国总量的22.99%,连续19年全国第一;A股上市公司数量突破400家,在全国主要城市中位列第三;全市商事主体突破400万户,创业密度继续高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深圳成创新人才理想城市首选

年轻是这座城市的另一关键词。深圳的平均年龄只有32.5岁,14岁至35岁的青年人口超过800万。一座年轻城市,一批年轻的人,相互吸引,共同碰撞出拼搏的火花。

“这里足够包容开放,南科大给了我们青年学者足够大的空间做科研,我想不到有什么理由不选深圳。”青年科学家、南方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副教授俞春泉向记者表示。4年前,他离开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地震实验室,像众多学者一样踏上归国之路,而深圳是他的第一选择。

今年9月发布的《2023理想之城——迈向教育、科技与人才高度发展的全球城市》报告显示,在受调查科学家心目中,深圳备受35岁以下科学家青睐,成为他们心目中创新人才理想城市首选。

另外,智联招聘和泽平宏观联合推出《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2022》的报告表明,深圳在中国最具95后人才吸引力城市50强中,高居全国第二。

“深爱人才,圳等您来”,深圳正以实际的行动,让这句响亮的口号,成为现实。

 
 
 
 
E办事
  • 办事八达通
  • 生活八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