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287

读创网首页 > 速读深圳 >
“碳”寻龙岗 ⑭|保育业态,新旧共生!“微改造”后的大芬油画村元气满满
来源:深圳商报&读创
编辑:李德林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马小晗 文/图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加速推进,城市更新在逐渐转变其发展轨迹:不再是单纯的外延式发展,而是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追求的不仅仅是物质的增量,还有人文与业态的存量。深圳市龙岗区大芬油画村便是这一转变中的佳例。

从2021年开始,大芬油画村片区品质提升工程就采用更为低碳,更注重其原生业态的方式实施大芬油画村核心区提升及运营项目,有别于以往大拆大建,大芬采用“针灸式、微改造、重保育”的改造让其保留本身面貌的同时,变得更时尚美好,更富有艺术风情。

新旧共生

凸显城村特色 延续城市记忆

大芬村有着300多年的历史,在外观时尚的大芬国际艺术部落的对面,邬、洪两氏宗祠比邻而立,两大宗祠均建于清乾隆年间,时光的印记在宗祠的飞檐雕梁上凝结,氤氲出独特的古韵。而在宗祠前的街区上,各色铜质雕塑或拉小提琴,或吹萨克斯,仿佛艺术的音符在新旧建筑之间跳跃,开启一条贯穿着古今人文与历史脉络的城村探访路径。

据居民回忆,曾经的大芬村,和无数岭南村落一样,有宗祠、瓦房、池塘、农田,芦苇齐腰,田连阡陌,大家过着日出而作的耕作生活。改革开放后,交通便利、劳动力充足的优势使大芬村所在的布吉镇成为“三来一补”产业的集聚之地,五金厂、轮胎厂、家具厂的机器省昼夜轰鸣,让原本宁静的村庄变得火热喧嚣起来。

可是面积不过0.4平方公里的大芬村没有更多土地承载规模日益扩大的工厂,这时香港画商黄江带来的油画产业就成为了一股新鲜血液,也让大芬日渐成为世界油画加工与产销的集散地,其在国际油画市场上的份额一度占到70%以上,“世界油画第一村”从此声名鹊起。在新时代,大芬正跟随着深圳的脚步快速向前奔跑,但作为城中村,大芬同样有着握手楼的局促、交错如织的电线、狭窄阴暗的街道、乱停乱放的汽车,制约着城村的发展和活力。

2021年起,龙岗区投入约2.4亿元开展大芬油画村综合整治、大芬美术馆改造、立体停车库建设等工程,从多方面优化提升大芬油画村环境品质。同时,通过挖掘、保留、发扬大芬的艺术特色和产业生态,采用“微改造”绣花方式,延续城市记忆,突显地方特色。改造后的大芬美术馆功能更为完善,以“历史叠加,空间对话”为设计理念,优化观展流线、改善空调灯光系统、修缮防水天面、扩大收藏空间和恒温恒湿展厅,还结合实际情况给予不同的设计策略,最终将破碎、杂乱的街道转变成连贯、通畅的形态。为本土艺术家和市民提供了体验感更强的艺术阵地。

韧性生长 

发展文化产业 服务美好生活

五彩的墙绘、垂落的绿植、斑驳的墙壁,在大芬油画村随处可见的咖啡馆、茶室、绘画室和画廊,成为城村生息的有机组成部分。古村落与当代城市生活需求紧密相融呈现出全新的发展活力,独具地方特色的城中村在更新改造中实现重生,历史建筑与农民房蝶变成兼具文化性与文明性的新型城市公共空间,旧厂房经由创意设计成为现代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承载区。可以说改造后的大芬已转变成一个集展览展示、特色文化、艺术教育、观光休闲于一体的“艺术+”街区,而走进公众视野。

著名画家、诗人唐雪峰在大芬已生活了20多年,他说:“大芬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保留了大芬村的原本面貌,通过时俱进的更新策略,成功地将传统与现代、旧与新进行了完美的融合。让栖息在这里的画家们不仅可以寻找到独有的‘艺术烟火’也有了更优质的环境让大家安心创作。”

顺势而为、活态利用、文化传承、动态发展。“乔治·莫兰迪展”、遇见新大芬、深圳大芬国际油画双年展、全国(大芬)中青年油画展等时尚高端的展览也让人目不暇接,软实力不断增强。

今天的大芬油画村产业蓬勃发展,艺术服务日趋丰富,它见证了城中村的新旧共生,烟火的传续。未来,大芬油画村还将继续发展文化产业,与时俱进,不断服务于美好生活,为城市增添色彩与活力。

审读:汪蓓  蒋祝璇

 
 
 
 
E办事
  • 办事八达通
  • 生活八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