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287

读创网首页 > 速读深圳 >
“碳”寻龙岗⑬|新桥世居:深圳首个近零碳与可持续发展示范社区演绎未来生活场景
来源:
编辑:李德林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刘娥/文 钟华登/图

鹏城九月,绿意葱茏。百年围屋,因为走上绿色低碳之路焕发勃勃生机。

去年,龙岗区以“5个1”(一家医院、一所学校、一个社区、一家企业、一个园区)近零碳示范项目为试点抓手,推进国际低碳城节能减碳示范项目落地。这其中的“一个社区”,正是以拥有两百年历史的客家围屋为核心的新桥世居社区。旧与新,古老围屋与绿色科技,擦出了怎样的火花?围绕这个问题,读创/深圳商报记者近日进行实地探访发现,从社区规划到生活场景,新桥世居社区通过系列低碳技术的应用已基本实现近零碳目标,为作为龙岗区“低碳智造之核”的坪地持续赋能,成为低碳龙岗的一个生动注脚。

高科技塑造百年围屋零碳生活场景

新桥世居,又称新桥围,始建于明末清初,占地面积约16000平方米,是坪地萧氏家族的祖屋之一,这座古宅承载了萧氏客家人创业、发展、辉煌等一系列历史和文化变迁。历时一年多,通过140多项绿色低碳技术的应用,新桥世居已被打造成深圳首个近零碳与可持续发展示范社区。一些极具未来感的绿色低碳场景,正在这里发生。

记者现场看到,光伏板在社区广为应用,如屋顶、停车场、路灯等。据工作人员介绍,在社区里,双驱光伏板发电成功后,电能将流入蓄电池中储存,可用于居民家中照明用电等。社区还通过安装光伏电站,实施由绿色能源岛支撑的区域分布式供能,年均发电量约54万千瓦时,可减少碳排放421吨。而光储充一体化的停车场,利用先进的防逆流控制技术进行发电,将光伏电力储存在蓄电站中,可供纯电动车日常充电,做到自发自用。该电站光伏组件面积1026平米,平均年发电量24万kwh,每年减碳190吨。

通过数字化技术,线上“近零碳社区”平台推动碳普惠更快融入居民生活中。据介绍,目前该线上平台已经支撑社区构建常态化低碳运营,其将低碳生活的“文化圈”、“公益圈”、“社交圈”相互联动。配合可视化智慧大屏,从个人、家庭、社区三层维度形成从线上到线下的碳流追踪与碳足迹闭环。

社区中还有不少“黑科技神器”。比如储能电池柜,绿电在储能柜中蓄势待发,时刻为居民提供“生活能源”。漫步社区,可看到分布在路边的太阳能长椅。当手机电量告急,可将手机放在太阳能长椅上充电,还可以通过连接蓝牙播放歌曲。此外,光伏太阳能伞既能遮阳又能发电……

智碳中心打造近零碳社区智慧大脑

是什么让百年围屋呈现出如此反差的未来感?答案就藏在古香古色的围屋里。先在公众号预约,便可以走进新桥世居的智碳运营中心。这里是零碳社区的智慧大脑,该项目开发了国内首个社区近零碳智慧管理平台,可为来访嘉宾提供全面社区低碳场景展示和游览导视。

据介绍,依托智碳运营中心,进入社区的居民和访客,通过扫码登陆,即可与社区碳智慧管理平台打通,社区居民以及访客等建立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支撑的个人碳中心,自身碳足迹和碳排放等一目了然。通过对社区居民与访客的集中碳管理,修正绿色出行模式和生活习惯,实现居民个体近零碳。

为了将零碳知识从社区普及给大众,在智碳中心旁边还开设了零碳学院。零碳学院围绕3060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通过声光电等先进展示技术,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系统展示完整的双碳知识体系。走进零碳学院,可看到这里不仅有展板展示关于碳的科普知识,还有多组互动装置可供游客在体验中学习了解低碳生活方式,如绿色骑行等。

龙岗区生活垃圾分类科普教育馆,也坐落在新桥世居。馆内共设置低碳24小时体验馆、垃圾分类教育体验馆、旧物交换买卖集市广场、低碳互动体验馆四大板块,并分设有十五个垃圾分类的现场体验区域,游客可在这里学习如何有效地分类生活垃圾。

此外,新桥世居社区还设置了垃圾分类单元,本单元系统展现了垃圾分类的模式、路径和方法,为社区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提供科学场景。社区内餐厨垃圾处理采用就地处理模式,日处300kg处理站,餐厨垃圾就地处理站,无污染、无气味,零排放,改善社区环境,利废为宝。

值得一提的是,凭借低碳运营,如今的新桥世居已经成为开展各种公益活动的重要场所。这里不仅是深圳市家教家风实践基地,还是青少年培养示范基地、深圳市龙岗区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营地(基地),成为开展绿色低碳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

每到节假日,来这里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这里的保安也已经习惯了为游客提供参观指引。一位保安告诉记者,除了市民自发前来游览,学校也经常组织学生过来参观。逢年过节,萧氏后人还会回来祭祖。他们乐见祖屋的活化,认为通过这种运营,不仅可以替他们维护老房子,还能让老房子被赋予更多社会价值。

审读:汪蓓

 
 
 
 
E办事
  • 办事八达通
  • 生活八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