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魏沛娜
《秋临下涧百果香》用水彩画出河源市和平县下涧村的百香果产业扶贫示范基地中的丰收场景;《情系黔东南》以布面油彩刻画出黔东南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情;《硕果直播》以纸本设色描述了深汕合作齐攻坚、乡村振兴谱新篇的图景;诗歌《潭板村记事》记录了作者对于3年扶贫工作的深刻感受……
去年12月7日,由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指导,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与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联合主办,深圳市公共文化艺术创作中心(深圳画院)、深圳市美术家协会承办的“因美之名——深圳市对口帮扶成果主题美术创作工程及作品展”开幕,奉献了一场特色鲜明、成果丰硕、反响热烈的文艺盛宴。深圳文艺家们用手中五彩斑斓的笔,描绘了乡村拼搏奋进的时代内涵和未来意蕴,多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抒写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集美术、文学及影像的跨界融合展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其中之一即为“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因美之名——深圳市对口帮扶成果主题美术创作工程及作品展”的策划举办,便是用文艺作品去表现和铭记意义非凡、影响深远的历史时刻、历史事件。
“怎样用文艺作品来彰显我们深圳的文艺创作发展水平,展示深圳这座城市及其文艺工作者的文艺担当,这次作品展是新成立不久的深圳市公共文化艺术创作中心(深圳画院)目前策划的一个最具代表性的大型主题创作活动。”深圳市公共文化艺术创作中心(深圳画院)副主任杨晓洋说。
▲布面油彩《新时代•大湾区》
方晓龙、 陈跃刚、张凯、詹皇鑫、郑满意、欧文健
▲布面油彩《寻源 联结 融合》
钟曦、陈向兵、韩世骅、关志豪
▲纸本水墨《山里人》潘喜良
▲布面油彩《塔吉克之舞》
张闯、梁剑、黄宙、卢卫文
▲布面油彩《大山里的新学校》文祯非
这次作品展自2021年底初步构思,经过多次讨论,到确立主题,再到整合资源开展创作,及至正式展出,本次展览的整个筹备过程可谓匠心独运、精诚之至。展览以“因美之名”为主题,意旨丰富,寄托深厚,是文艺创作与时代生活紧密关联的生动体现。美,是奋发之美,奉献之美,劳动之美,创造之美。在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的深圳,秉持“感恩改革开放,回报全国人民”,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深圳积极通过扶持特色产业,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提供人才支持等措施,为对口帮扶地区兴旺了产业、解决了就业、便捷了生活、培养了人才。
“这个展览的创作内涵可以归纳为——美在奋斗,美在奉献,美在劳动,美在创造。”杨晓洋介绍,“因美之名”文艺创作项目,以文艺作品去表现、表达、呈现深圳对口帮扶地区富了口袋、美了生活的喜人发展景况。通过组织优秀文学家、艺术家,围绕“乡村振兴”主题,创作出一批反映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独具时代脉搏,展现共创美好新生活精神的文艺作品,以新手段、新技术,丰富呈现“乡村振兴”的内涵,旨在以“乡村振兴”表达“共同富裕”的理念,体现当下中国变革的精神面貌,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故事,从而形成了此次集美术创作、文学纪实及现场影像的跨界融合展览。
▲纸本水墨 《毛南族之光(长卷局部)》
于长江、陈国剑、王君蔷
▲纸本水彩《秋临下涧百果香》张小纲
▲布面油彩《情系黔东南》郝强
▲纸本设色《雪域之光》颜晓萍
▲布面油画《欢乐的大方》蒋庆北
描绘“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场景
时间镌刻美好的时代,文艺记录壮阔的征途。在本次展览中,深圳的艺术家、画家、诗人等为美立艺,以不同体裁、不同构思、不同文学和艺术语言,展现了乡村发展成就,介绍了乡村文化风情,通过诗歌、散文、日记、纪实文学、国画、油画、版画及公共艺术等各类文艺作品为人民立传,为时代讴歌。
每次深入乡村采风都是向人民学习的机会,都是给予艺术家创作灵感的源泉。由于长江、陈国剑、王君蔷共同创作的纸本水墨《毛南族之光》,通过人物群像的形式把毛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以及深圳对其帮扶的场景浓缩于画笔之下,史诗般地呈现了毛南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
▲纸本水墨《协作帮扶结硕果》王时
▲黑白木刻《办年货系列》陆声设
▲纸本水墨《百里杜鹃艳 深圳市花红》宋承德
▲布面设色《同源共济•青山回响》
贺海峰、海岩宿千
陆声设曾先后4次去过广西百色采风,真切感受到了深圳对口帮扶给百色带来的极大变化。他创作的黑白木刻《办年货系列》,呈现了百色老百姓采购年货准备过年的一个片段,洋溢着欢乐的年味。作品中夹杂了义工、顺丰、无人机等深圳符号,展示了深圳对口广西百色扶贫协作工作取得的成就。
由贺海峰、海岩宿千两人创作的布面设色《同源共济·青山回响》,三易其稿,寄旨遥深。作品以山水为素材,彰显了深圳跟其帮扶省份城市同饮一江水、帮扶反哺的内在互助联系。由钟曦、陈向兵、韩世骅、关志豪共同创作的布面油彩《寻源 联结 融合》,则描绘了深圳对口支援寻乌,经济特区和革命老区共同奋斗结“硕果”的美好图景。
此外,由方晓龙、陈跃刚、张凯、詹皇鑫、郑满意、欧文健合力创作的布面油彩《新时代·大湾区》,通过选取大湾区城市的多元切面,表现了新时代以来大湾区取得的新成就,气象恢弘,极具震撼力。
▲纸本设色《希望的田野上》马顺先
▲纸本水墨《爱心之选》任四四
▲纸本设色《山海深情》苗瀚文
▲综合版画《塔县新印象》张晓东
▲布面油彩《深喀同心》尚波
支教故事是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由戴耘、李东、禹飞、邓西文共同创作的多媒体综合材料《支教老师》,根据深圳市盐田区一所学校两位前往广西乐业县助力支教老师为原型进行三维建模。每位有如真人大小的人物旁边分别立着一根柱子,观众可以通过柱子上置放的麦克风与支教老师“对话”。
还要一提的是,余澎创作的综合材料《人与人》,用钢铁铸造的两只手努力拉在一起,造型简朴,意蕴深邃,正是人与人互相携手走向共同富裕的艺术表达,令人过目难忘。
▲纸本水墨《带着女儿去支教》陆佳
▲布面油彩《幸福之路》马英良
▲综合材料《人与人 》余澎
▲纸本水墨《笙鼓舞颂深情》陈国剑
文艺融合发展的深圳实践探索
以文艺精品奉献人民,用文化助力社会发展。新时代的深圳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他们用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到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创作中,努力为老百姓奉上高质量的文艺精品。
“因美之名——深圳市对口帮扶成果主题美术创作工程及作品展”有效呈现了以“乡村振兴”表达“共同富裕”的深刻主题,在展现人们坚守与发展、追求与梦想的同时,凸显了奋斗、实干、创新、互助等蕴含的价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典型意义。展览也表达了深圳市民互助共享的爱心,体现了深圳的文化力量和使命担当。
▲纸本设色《“深”加工助力,拓渠道帮扶》陈文
▲综合材料《木棉花开》范广通
▲布面油彩《双鸭山的姑娘》盖景福
▲布面油彩《西部支教•一路山歌动我心》高同宇
▲布面油彩《洛萨节里的察隅人民》郭存灿
与此同时,通过本次展览,进一步发现了一批深圳青年艺术人才,加强了深圳文艺队伍的锻炼,提高了深圳美术在全国的影响力,为今后深圳美术乃至文艺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杨晓洋表示,这次创作作品展里的文艺作品,从再现摹写到观念抽象,从现实主义到观念艺术,从文学艺术到美术、公共艺术,表现手法丰富多彩。作为文艺学术创作专业机构的深圳市公共文化艺术创作中心(深圳画院),将以此来发掘文艺表现“主题性”作品的艺术可能性,来尝试文艺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来积累深圳主题创作的创作经验。冀望此项文艺创作活动,既可提高主题性文艺创作及理论研究,带动深圳的文艺发展和青年人才培养;又可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的深圳表达,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纸本设色《扶贫校车到我家》简国兰
▲纸本设色《察隅新貌》李明翰
▲纸本水墨《喀什阳光》李仕明
▲纸本设色 《盛世盛装》李秀玲
▲布面油彩《丝路新颜•援建发展》栗壮志
▲纸本设色《硕果直播》杨晓洋、许丹斌
据了解,以“因美之名”为主题的创作活动仍在不断生长发育,目前其内涵正在深入拓展完善,并将有更多的美术工作者加入其中,展览内容仍在持续丰富,令人期待。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伴随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和拓展,相信深圳文艺工作者将会创作出更多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满足人民精神生活,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
【图片均由深圳市公共文化艺术创作中心(深圳画院)提供】
审读:孙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