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王海荣
12月16日,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在参加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高峰论坛时指出,当前是“双碳”目标实施的起步期,应该做到“三个不能”“两个创新”。
刘世锦认为,“双碳”目标是我国经济全面绿色转型的内在要求,该目标提出来以后,我国在各个方面纷纷行动起来,不再局限于环保和能源等少数领域,已经成了全社会、全方位的一件事情。
“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需要关注和解决的理论与政策问题,处理好这些问题,不仅是短期稳定经济增长的需要,更是厘清长期实现‘双碳’目标思路和逻辑的需要。”刘世锦结合最近一段时间曾出现的拉闸限电、停工停产等情况,提出了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的“三个不能”和“两个创新”。
第一,减碳不能单打一,而应该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出发,坚持降碳、减污、增绿、增长“四位一体”协同推进。
第二,减碳不能“运动式”。实现“双碳”目标关键是要由绿色技术来替代传统技术,要减少碳排放而不是减少生产能力,更不是在不具备绿色技术的情况下人为打乱政策的供求秩序。“一个地方是不是真的重视双碳目标,关键是要看他是不是进行绿色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实实在在提高低碳、零碳能源的比重,而不是简单地拉闸限电,停工停产,以不搞生产的办法来节能减排”。
第三,减碳不能指标错位。要慎用少用行政性办法,多用经济性、市场性的办法,比如放开煤电价格等办法,更有利于企业以内在的动力进行节能减排。
刘世锦认为,在双碳起步期,尤其要重视抓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重点做好技术和制度“两个创新”。
首先,从技术方面而言,实现“双碳”目标从根本上来讲要靠绿色技术驱动,需要大规模、系统性的换技术。而绿色技术应该达到“三个目标”:一是高技术含量和生产率;二是少排放,甚至是零排放;三是与传统产业相比在成本上要有竞争力。以往的环保工作多是做减法,所以有人担心会影响经济增长,而实现“双碳”目标的绿色创新主要是做加法和乘法,比如低碳和零碳新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有研究认将会带来百万亿级别的巨量投资,这是不搞绿色转型不可能有的投资和发展机会。
其次,要重视制度创新,创造一个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微观基础,这方面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是建立碳账户、生态账户和绿色责任账户。首先要推动碳核算和生态核算。核算是绿色转型的基础。实际上,不论是行政性办法,还是市场性办法,前提是把账算清楚,有一套科学的算账方法。这件事情很重要、很紧迫,但迄今仍然是一大短板,甚至还没有引起足够关注核算是绿色转型的基础。
在碳核算、生态核算的基础上,建立碳账户和生态账户,再形成包括碳减排、常规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和经济增长等要素在内的各级政府(国家、省、市、区等)、企业和个人的绿色责任账户,确定各个主体的减排责任。
刘世锦表示,推进绿色发展要鼓励各个地方、各个企业、每个人参与创新,允许试错,给他们比较多的自选动作空间,这样才能够找到适合各个地方、各个行业具体情况的战略和政策,形成一些好的可以推广的经验和做法,进而使绿色转型扎实有效地得以推进。
审读:孙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