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276

读创网首页 > 文化 >
【原创】读创副刊|怀念外婆
来源:读创/深圳商报
编辑:陈旭

◎曾丹伟

外婆已经走了17年了。

17年了,我依然记得外婆的样子。外婆个子矮,大概只有一米五的样子,皮肤白皙,身材娇细。因为晚年患有白内障,又长倒睫毛,外婆的眼睛不太好,我印象中外婆的眼睛总是眯眯的,倒睫毛厉害的时候甚至都睁不开眼。鼻梁却很挺拔,嘴唇比较薄。记忆中,外婆话不多,总是轻轻地抿着嘴,偶尔微微一笑。外婆有个线条漂亮的下巴,这一点有遗传给我们外孙女中的几个。她似乎总是穿着深蓝色或者黑、白色的衣服。半高领,扣子总是扣得整整齐齐,有对襟纽扣,也有斜斜的盘扣。她从来不穿短裤,清一色的长裤。外婆的脚很小,大概31、32码,看着像小孩子的脚。她没有缠过足,脚虽小,却并没有缠足的畸形与可怕,脚趾头生得很是整齐、漂亮。不论冬夏,外婆的鞋袜都穿得整整齐齐。夏天是肉色丝袜配黑色布鞋,冬天是则是棉袜配棉鞋。外婆很爱干净,虽然一个人住在土砖房里,但家里总收拾得干干净净。她自己也很讲卫生。那时候农村没有自来水,每天用水都要到二三十米外的水井压水、或者去池塘打水再提回来。尽管这样,外婆坚持每天洗头发、洗澡,脸上、手上、指甲里也总是干干净净的。不像有的老人家,指甲里总是黑乎乎的,拉我手的时候我总有点担心。在我印象里,外婆就是这样一个干干净净、温婉可亲的长辈。

外婆去世后,我回过几次老家,让母亲在自己家里备酒菜、烧纸钱祭奠她老人家,却没能去过外婆的墓前。我有时候会想,对于我们这代从小外出上学、不在老家生活的人来说,如果没有长辈领着,以后怎么找得到先人的墓?就像现在,我也仅是知道坟山大概在哪个方位,完全不知道外婆的坟头掩盖在哪片七弯八绕的灌木丛里了。

我去看过几次外婆曾经住的老屋。

外婆住的老屋,离我家大概2公里。那是一排倒U形的的房子,建在一处坡上,坡前有一块坪,是一个公共的活动空间。那一排房子里,住着十来户人家,那一片都称之为“陶家屋”。顾名思义,这里面住的人家都姓陶。从小,妈妈就告诉我,去了外婆家看到人要打招呼:不认识的人,年纪大的可以喊“婆婆、公公”;三四十、四五十岁的人就喊“舅舅、舅妈”;同辈人就喊“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基本错不了,都是沾亲带故的。

小时候的记忆里,陶家屋是很热闹的。坪里总有很多小孩在打打闹闹,也经常听到舅舅们干活、舅妈们吼孩子、做家务还有老人们大声咳嗽、唠嗑的声音。后来的一二十年间,大家陆续把房子建到了离老屋大概20米远的马路两边,自己建门面房,一是出行方便,二是方便做生意或者租给别人,也能增加一些收入。老屋的人慢慢少了,最后只剩下一些老人家。外婆就是其中之一。外婆尽全力帮舅舅、舅妈建了新房,舅舅一家高高兴兴搬了去住,却不开口接外婆同住。外婆没有质问、没有争吵,就这样默默地在老屋住了下来。毕竟这样的事情,也不是没有先例,老屋里还住着两三个这样的老人。也有个别运气好的老人家,儿子孝顺接去新房子了,对他们,老人们有羡慕,却也不见得对自己孩子有多少怨恨。大约6年前,陶家老屋最后一位老人家去世之后,老屋那一片已经彻底荒废了。我上次回去看的时候,右手边的几间土砖屋的屋顶已经塌陷了,无人料理。我在坪里站了好一会儿,看着那一溜摇摇欲坠的老屋,只觉得记忆中的老屋都变小了好多,小得像一个个的格子,完全看不出这里曾为多少人遮风挡雨,走出过多少年轻人,又安放过多少人的盛年与暮年。那会儿正是傍晚,太阳即将落山,周围安静得有点过分,没一点生气,竟然让我感到有一丝不安甚至害怕。儿时在坪里的玩闹、在房子里帮着外婆烟熏火燎地吹火做饭,靠在门页边笨手笨脚地帮着外婆夹倒睫毛,一切的一切,好像都已经远去。

外婆跟我说过她小时候的事情。她们家是水户,家里没有房子,只有一艘船,全家人一年到头都在水上生活,偶尔才靠岸到陆地上才买点东西。外婆本来有个哥哥,十七八岁的时候,哥哥意外发病走了。第二年,外高祖父将船靠了岸,到蒸水河畔找到自己的堂弟,请他帮外婆寻一门亲事。几个月后,外婆就嫁到我们镇上。从此,外婆再也没见过自己的父母,只有当初那个亲戚家的表弟,我叫舅公公的,算是外婆的娘家人来往着。

我从未见过外公。有一次我问外婆:“外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外婆顿了顿,说:“人才倒是好人才(指身材),高高大大,就是脾气暴躁。”外婆嫁给外公,一开始日子还算平静。外婆娇小可人,五官漂亮,性格温顺,是陶家屋有名的标致媳妇。当时陶家屋有一个富农叫侨老爷,时不时跟外公开玩笑说:“你这个老婆实在讨得好,我们俩换个老婆怎么样?”可惜,顺心的日子没过上几年。结婚一年后,外婆生了个儿子,本来也是高兴事。可那个舅舅两岁的时候因为天花夭折了,外公很受打击,却怪罪外婆照顾不周,有时候脾气一来会动手打外婆。最严重的一次,外公把外婆的头打破了,流了血,大姨吓得大哭,跑出去找邻居过来劝架,邻居过来一看,拉着外公说:“再打就出人命了,你不想做单身公就快住手!”后来外婆在床上躺了好些天不能动,外公也害怕外婆真就这么去了,主动来到外婆病床前认错、说软话,幸亏外婆最终挺了过来。外婆晚年时不时会头疼,不知道是不是挨打的后遗症。后来,外婆先后生了四个女儿,只是没有外公心心念念的儿子。外公自感生子无望,想从大山里儿子多的表兄弟家过继一个儿子,继承香火。对此,外婆是不心愿的,但终究拗不过外公,还是过继了一个10来岁的侄子过来,也就是我从小看到的舅舅。我曾听妈妈说,她小时候家里穷,没有白米饭吃,只能吃红薯。但是舅舅每天总能吃上一小碗白米饭。那时候她吃着手里的红薯,眼睛却时不时偷瞄几眼舅舅碗里的白米饭,只觉得大米饭的香味往鼻子钻,但也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外婆41岁的时候,外公干活的时候突发疾病,人还没到家就断气了,当时我妈妈还不到一岁。外公就这样撒手走了,留下外婆还有5个孩子,连个帮忙的老人都没有。妈妈告诉我,外公那一家子里几个男丁,长得都挺高大,但是都很短命,一个个都只活了四十多岁,估计都是脾气暴躁的原因。外婆隔壁住着她的妯娌,我叫“大婆婆”的,也是从四十多岁开始守寡,一直到八十多岁去世。

外公去世后,外婆过得非常艰难。那时候吃食堂饭,大家一起出工,要挣工分。在农村,男的才算劳动力,挣的工分多。外婆一个寡妇,拖着5个孩子,辛苦且不说,没少受别人的冷眼冷语。外婆是个要强的人,不想让人觉得自己占了便宜,也想多挣点工分,便主动抢技术活、辛苦活去做。厨嫂便是技术活之一。女人做厨嫂,一天也能挣到相当于一个男劳动力的工分。外婆厨艺很好,于是稳稳地在厨房干了下去。在厨房干活还有一个好处,一些边边角角的食材,偷偷攒起来带回家,也能给家里孩子多吃几口。妈妈就念叨过好几次,以前生产队做酒席的时候,外婆用锡纸包着洗干净的鱼肠,在灶膛里煨熟了偷偷带给她吃,那时候觉得是人间美味。我小时候不太能理解,心想着难道不腥吗?后来有一次自己家里做酒席,妈妈用厨师队的土灶试着煨了一次她记忆中的鱼肠,我试了试,不腥,但是也说不上多美味。可能在那个连白米饭都是奢侈的年代,已经是难得的鲜味了。外婆还撑着去做重体力活——踩水车。那时候,农村没有通上电,没有抽水机,人们给农田灌溉,就是靠一种木制的水车。水车由支架、横轴、车槽三部分组成。在田埂上挖开一个口子,将大约7米长的车槽一头放在田里,另一头放在河里,用两根毛竹插在河里固定好车槽,再将车槽上下车板连接安装在桑木齿轮上,水车就架好了。这时,踩水车的人铆足了劲踩着水车的踏拐,水车的轮轴飞速转动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那清澈的河水便被水车踩进干涸的稻田。我无法想象,外婆那样瘦小的身躯怎么能踩得动沉重的水车,她又是怎么坚持下来的。那可能是我第一次模模糊糊感觉到生存的不容易。

其实外婆不是没有别的选择。外公去世后,先后有几个人托人来说媒,想让外婆改嫁。他们喜欢外婆,但是没有一个人接得住5个孩子,顶多同意带一个孩子过去。外婆终是舍不下自己的孩子,拒绝了所有的媒人,就这样带着孩子们熬了下来。十年、二十年,在纸面上只是一个小小的数字,对一个拖着5个孩子的寡妇来说,却可能是数不清的辛苦、委屈和抗争。辛辛苦苦带大五个孩子,孩子大了,也未必能在外婆跟前尽多少孝。

舅舅10岁过继到家里,享受了家里最好的条件,却觉得理所当然。用家里的钱、家里的地建好新房,没有任何交代,把外婆留在老房子里不管了。四个女儿都嫁了,一开始家里也都有自己的事。等到外婆七八十岁的时候,女儿家的孩子也大了,能松口气了,接她去住,她又担心舅舅脸上无光会生气,到时候死了没有男丁举幡,清明节没人扫墓,一直拒绝。大姨和三姨嫁到邵阳市,一年回来一两次,给外婆一些生活费,很多时候也是鞭长莫及。二姨妈从小会读书,老师特别喜欢她。可是家里那么多张嘴要吃饭,怎么办?二姨上初一那年,实在没办法了,外婆提出让姨妈辍学。老师是个惜才的,打听到外婆家里要插红薯苗没人干活,便带着全班同学来外婆家干了一天。第二天,二姨接着去上学了。可没过两个星期,家里又有活了,老师不可能天天带着同学来帮忙,二姨就这样辍学了。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二姨回娘家,我正好也在。二姨不知怎地跟我说起这些事,外婆也在旁边坐着,只轻轻地叹了口气,说:“崽啊崽,你又怎么晓得我。”二姨后来嫁给了佘家岭的一名退伍军人,生了三个女儿,都长得漂漂亮亮,会读书,二姨竭尽全力供三位表姐上学,最终培养出了三名大学生,是佘家岭有名的“三朵金花”,以另一种形式弥补了内心的遗憾。

母亲如外婆所愿,嫁到了外婆眼皮子底下。小时候,外婆每隔一两周就会拄着拐杖、迈着小脚颤颤巍巍地来我家一趟。自从我上五年级以后,因为外婆长倒睫眼睛不好,腿脚也没那么利索,基本就是我们去看外婆。外婆长倒睫毛,隔几天要拔一次,要不眼睛就红肿得睁不开。一开始是母亲帮着拔,母亲不在的时候,父亲拔;我上高中以后,父、母亲外出打工了,由我接过这项任务。从一开始的笨手笨脚,到后来的驾轻就熟,我终究是练出手艺了,只是不记得曾多少次手不稳把外婆弄疼。外婆跟我们家的联系是最多的,但是我们家也最让她操心。我曾经有个弟弟生了重病,拖了很多年,最终还是夭折了,外婆跟着没少掉眼泪。

外婆的晚年是非常寂寞的。

现在回忆起外婆,我脑海里闪现出来的第一画面,就是我每次进外婆家门之前的场景。外婆总是安静地坐在自家土砖房门前一条掉了漆的窄木凳上,也不知道在看什么、想什么,拐杖就倚在墙角边。待听唠嗑的说有人来了,便使劲睁开眼睛往下面坪里瞅,也不说话,只是眼神追着我动,待我走得近些,才小心地问:”是不是我的丹伟来了?”初中时的我,有时候会恶作剧,故意不应声,待走到外婆跟前了,看见外婆抬头巴巴地瞅着,才装着不认识地样子问:“您老人家在这里等谁呀?”外婆一听我的声音,才笑骂道:“你这个坏把戏(玩笑话),问你这么久都不应我”。话是这么说,语气却还是轻轻柔柔的,我印象中外婆从来没有跟谁红过脸,说话永远都是轻轻的。生活再苦,也从未见她大喊大叫或者失态。小时候的我不懂事,只觉得外婆过于懦弱。现在想来,却觉得自己幼稚。

我一直记得我八岁时的一件事情。有一天,不知道是什么事,亲戚们都来我家吃饭,外婆也在。吃饭的时候,人比较多,家里那张八仙桌坐着比较挤,伯父、我还有外婆三个人挤着一条长凳坐着,胳膊肘难免有点支不开。外婆在我耳边小声说,你坐过来一点,要不伯父不好夹菜。我看了看,伯父一人已经坐了半边凳子了,就没动。外婆又拉了拉我,说“再过来一点”,我有点生气,觉得外婆太看低我们婆孙俩了,声音便有些大:“好了,我会看,不要老是讲”。外婆见我生气,低头吃饭不说话了。我生完气,心里又觉得愧疚,但是也没有多说什么。二十几年过去了,父母亲或者老师跟我讲的很多道理我都没记住,唯独记得当时外婆低头的那一幕——我却从来没有跟外婆说过一次抱歉。

外婆身体还过得去。有时候小病小痛的,她也不告诉我们,只说不要紧,也不吃药。有一次周末我去看她,她正感冒,难受得厉害,我说陪她去看病,她不肯。我便自作主张跑到街上的药店,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一盒两块钱的感冒灵。没想到效果却非常好。我想了想,应该是外婆很少吃药,没有抗药性的缘故。有一年高中暑假,我去广东看望父母,顺便去表姐那里玩,那时候“三朵金花”都已经在广东工作了,发展得挺好。开学前一周,外婆不小心摔了一跤,在床上躺了一个月。姨妈和姐姐们没时间回来,买了一个超级大的箱子,装了很多牛奶、麦片之类的营养品,让我带回家给外婆。那时候没有高铁,坐的是绿皮火车,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箱子拎到外婆家。进了门,看外婆躺在床上,气色很不好。舅妈也不在。我便从箱子里拿出一袋牛奶粉,准备冲给外婆喝。外婆连连摇头,让我不要开。我有点恨铁不成钢地问:“为什么不开?这是姐姐们给你买的,怕什么?”外婆只是摇头。我去邻居家要了点热水,准备给外婆冲牛奶。外婆躺在床上幽幽地说:“你这个妹子,让你不要开,硬是不听话。你在这里,泡了给我喝一杯,你不在这里,哪个给我泡?还不如留着给你舅舅舅妈送人情。如果有亲戚来看我,也不会让人空手回。”我当时正背对着外婆冲牛奶,听了这些话只觉得鼻子一酸,却还是生硬地回:“剩下的浪费就浪费,至少这些天我在这里,我能冲多少冲多少。买这么多,你一口也吃不上,那才是浪费。”外婆只叹了口气。我那些天白天就一直陪着外婆,晚上回家住。早上让奶奶帮着熬一点浓浓的肉骨头粥带给外婆,中午和晚上舅妈会送饭过来。那时候住在老屋的人已经没几户了,白日里除了几声鸡叫,非常安静。外婆住的房子,是一间小小的土砖房,只有一个非常小的窗户,用发黄的薄膜糊着,屋子里光线很差。农村里,一般要到六七点才开灯,灯光也是昏黄的。那手机也还没兴起。第三天下午四五点的时候,我坐在黑乎乎的房子里,头脑开始放空,或许是觉得无聊,不知不觉叹了一口气。我自己还没意识到,只听外婆突然轻轻地说:“唉,崽啊崽,拖着你在这里陪着我这个老太婆”。我不禁后悔,只说“没关系。只是我没几天要开学了,陪不了你几天”。外婆说:“不要紧,你上学重要,不用担心我这里。”去上学的那天,我要去街上置办一些东西,来不及熬好骨头粥给外婆,便把肉骨头送到舅舅家,让舅妈帮着熬一下。买完东西回来去取粥,发现舅妈用那个骨头熬了全家人的粥,端了一碗稀稀的让我拿上去给外婆。

我在长沙上大二的时候,外婆已是88岁高龄。那一年夏天,外婆回家的时候跨门槛,脚抬得不够高,跌了一跤,摔得很严重,看着不大好了。考虑到亲戚们最后会来看一次外婆,老屋太小,也实在不像样子,舅舅把外婆接了下来,安置在堂屋里。第四天,三位姨妈,还有在外打工的母亲都回来了,大家围在外婆病床边。那时候外婆已经说不出话。看到女儿们回来,半天流了一滴眼泪,手无力地拍打了几下床沿。大家不知道外婆想说什么,只能安慰几句,让她安心养病。到了晚上,舅妈招呼大家吃饭,却没有给外婆盛饭的意思。母亲说:“你们先吃,我先给妈喂点。”舅舅脖子一梗,眼睛一瞪,粗声粗气地说:“还喂什么喂!这把年纪了,要走也能走了!”母亲愣了一下,眼泪马上涌出来:“这几天你们都没有给妈吃饭吗?”姨妈们也愣住了,四姐妹从一开始的震惊,到嚎啕大哭,病床上的外婆也开始淌泪。母亲颤抖着给外婆煮了碗鸡蛋面,舅舅一开始还在边上骂骂咧咧,后来被邻居给劝住了。母亲喂外婆吃鸡蛋,外婆吃了几口就吃不下了。第二天,外婆安静地走了。三姨哭着对舅舅、舅妈说:“是你们害死了我的老娘!”舅妈说:“你娘是自己摔死的,跟我什么关系!说不定就是吃了那碗鸡蛋噎死了,不吃还不会那么快。”我得知消息从长沙赶回来,外婆已经躺在堂屋的棺材里。她本就瘦小,那会儿更是瘦得皮包骨,完全脱相了。舅外婆给她换的黑色寿衣,寿衣里又穿了一层大红的打底衣。据说阴间的大人们拨开衣裳一看是红色,就认为已经惩罚过了,不会再动手。我平时很害怕棺材,可我站在外婆的棺材前,却只是觉得悲伤。姨妈、姨父、表姐、姐夫们都回来了,可外婆已经看不到我们了,听不到我们喊她。因为舅舅舅妈之前几天没给外婆吃饭,姨妈、母亲她们跟舅舅家大吵了一架,舅舅做势就说不管了,不摔盆不举幡。最终亲戚邻居一起劝和,第三天,主事的亲戚一声令下,棺材盖猛地合上,我们一起哭着喊着送外婆上了山。

后来的十几年间,我有三四次梦见过外婆。每次梦见外婆,第二天我都会打电话跟妈妈说说。妈妈说,外婆疼我,所以托梦给我。是啊,外婆这一辈子,女儿、儿子、孙子、孙女、外孙女,疼了好多人。只是,子孙们能疼她多少呢?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古代文学硕士,现任职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审读:孙世建

 
 
 
  • 天气
而《全球高武》则是2018年现象级作品,长期位居男生原创风云榜都市分类月度榜单第一,曾获男生原创风云榜月度总榜冠军,畅销榜连续三个月获得第一名,还获得2019年中国原创文学风云榜男生作品第二名,入选2020花地文学榜年度网络文学榜单,并获第六届阅文原创IP盛典·年度改编期待作品。老鹰吃小鸡自2016年开始网络文学创作,著有《万族之劫》《全球高武》《重生之财源滚滚》等多部作品,凭借真实强烈的代入感,幽默搞笑的写作方式和令人惊叹的创作速度收获了诸多粉丝,并成功晋升阅文集团白金作家。其中,代表作品《万族之劫》仅起点侧粉丝已达679万,九度获得起点都市男生原创风云榜月度总榜冠军,创造起点男生月票榜新纪录,并荣获原创风云榜2020年度总榜男生总榜第一名。
1
【原创】老鹰吃小鸡新作《星门》吸睛,开书24小时斩获五榜第一
《吐鲁番出土墓志汇考》
2
【原创】读创今日荐书|流风余韵溯汉唐
△《新刻金瓶梅词话》书影王汝梅《金瓶梅版本史》介绍:“1931年冬,北平文友堂(再转手到琉璃厂索古堂书店)的太原书号,在山西介休县收购到一部木刻大本《新刻金瓶梅词话》,十卷,无插图,无评语。他对胡颂平说:“这部《金瓶梅词话》当初只卖五六块银元,一转手就卖300块,再转手到了琉璃厂索古堂书店,就要一千元了。这套《金瓶梅词话》可能是晋商从东南带回山西,它又如何从山西到了琉璃厂文友堂呢。
3
【原创】琉璃厂故事81 | 文友堂与《金瓶梅》
而《全球高武》则是2018年现象级作品,长期位居男生原创风云榜都市分类月度榜单第一,曾获男生原创风云榜月度总榜冠军,畅销榜连续三个月获得第一名,还获得2019年中国原创文学风云榜男生作品第二名,入选2020花地文学榜年度网络文学榜单,并获第六届阅文原创IP盛典·年度改编期待作品。老鹰吃小鸡自2016年开始网络文学创作,著有《万族之劫》《全球高武》《重生之财源滚滚》等多部作品,凭借真实强烈的代入感,幽默搞笑的写作方式和令人惊叹的创作速度收获了诸多粉丝,并成功晋升阅文集团白金作家。其中,代表作品《万族之劫》仅起点侧粉丝已达679万,九度获得起点都市男生原创风云榜月度总榜冠军,创造起点男生月票榜新纪录,并荣获原创风云榜2020年度总榜男生总榜第一名。
4
【原创】老鹰吃小鸡新作《星门》吸睛,开书24小时斩获五榜第一
调查发现98%受访读者在过去一个月有阅读印刷书籍,平均阅读时数为20小时。为期7天的书展共吸引逾83万人次入场,期间在场内举行了逾250场文化活动,包括多场年度主题“洗涤心灵鼓舞人生”讲座、名作家讲座、英语及国际阅读讲座等。主办方委托研究机构抽样访问了逾800位参观人士,调查显示受访者今年预算在书展的消费额平均为817港元,占全年平均购买印刷书籍的支出(1262港元)65%,反映书展依然是书迷网罗好书的重要平台。
5
【原创】第31届香港书展落幕,小说成最受欢迎书籍种类
其中,运用第一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28727人次,占总人次的71.0%。读创/深圳商报驻穗记者姚嘉莉通讯员粤纪宣据广东省纪委监委7月20日消息,2021年上半年,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接收信访举报4.63万件次,处置问题线索5.12万件,谈话函询3230件次,立案1.88万件,处分11169人(其中党纪处分10258人)。2021年上半年,全省纪检监察机关运用“四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共40481人次。
1
【原创】广东上半年处分640名厅处级干部
有“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发展的制度创新优势等等。有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数字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创新发育的规模优势。深圳应该思考的是,对标首批入选的5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对标业界专家的分析,深圳还应从哪些方面培育优势,发力赶超。
2
【原创】读创观察|深圳离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多远
出台全国首部个人破产法,全国首部数据安全领域基础性、综合性立法……
3
【原创】综改攻坚进行时 | 深圳用好用足经济特区立法权,以良法引领改革
深圳近期出台的《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是国内数据领域首部基础性法规,为深圳率先在数据领域做足文章提供了条件,也为深圳用好科研数据打开了思路。“深圳能够吸引科学家的优势在哪里。“由于地理空间受限,更多科学大装置落地深圳可能面临较大困难,现在需要转变思路。
4
【原创】如何吸引“顶流”科学家?深圳企业是榜样!深圳政协委员谈“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规划与思考”
彭华岗表示,国资委和中央企业非常重视防范化解风险,央企债务风险整体可控。严管非主业低毛利大宗商品贸易这种业务风险,严控金融衍生、融资担保、PPP等业务风险,坚决禁止开展融资性贸易业务。下一步要继续做好中央企业的债务风险管控。
5
【原创】国资委:央企净利润首次突破半年万亿大关
 
E办事
  • 办事八达通
  • 生活八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