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渝川(书评人)一个悖论是,要让古城、古镇、古村、古街变得有人气,有烟火气,就得满足人们很可能无限增长的需要和欲望,这时古建筑的格局、美学风格,以及建筑本身很可能都会荡然无存。但没有烟火气和人气,古村落和古城镇就不可避免加速衰败。
[caption id="attachment_3264271" align="alignnone" width="414"] ▲《遗珠拾粹:中国古城古镇古村踏察.四》
阮仪三 主编
东方出版中心
2021年2月[/caption]
古城、古镇、古村,以及古街,哪怕是纯粹意义上在现代、当代重建、复建的,近年来也越来越受游客的青睐。
原因倒也很简单,从东北、华北,再到华东、华南,以至西南和西北,国内各地的城市化进程速度越来越快,却造就了面目高度雷同的城市。无论是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以及所谓的经济强镇,再有就是各地建起的各式新城,从外到里都区别不大,不但建筑风格相似,而且沿街的商铺也越来越多的由过去的个体经营(招牌、名头各异)而转为品牌连锁。我们在广州或者天津、沈阳,以及重庆吃个饭,买瓶水,消费体验几乎是一致的。
所以,我们需要去古城、古镇、古村、古街,哪怕是仿造的、重建的地方,去走走看看,用这个“古”味儿来疗愈自己的惶恐、空洞与不安。
尽管如此,我们愿意做古城、古镇、古村,以及古街的过客,而非共存者。我们在踏足古城、古镇、古村、古街的时候,往往会有一个共同的第一印象,那就是难掩荒败,除了那些坐落于大城市当中或者热门景点周边的,皆是如此。
一个悖论是,要让古城、古镇、古村、古街变得有人气,有烟火气,就得满足人们很可能无限增长的需要和欲望,这时古建筑的格局、美学风格,以及建筑本身很可能都会荡然无存。但没有烟火气和人气,古村落和古城镇就不可避免加速衰败。
有没有一种可能是,将古村落和古城镇依照旅游业发展的要求进行改建,烟火气、人气的增长不会破坏保护的需要;在夜间、周末以及旅游淡季,对古村落和古城镇进行程度不同的修缮?这是沿海一些地区在内保护式开发部分古镇古村的思路,却也严重受限于地方财政的保障财力。因为考虑到现存的古村落和古城镇的数量,使之都成为网红打卡地并不现实,所以主要的保障财力似乎只能出自地方财政,或者公益基金。
无论如何,分散在国内各地的,原汁原味的古城、古镇、古村、古街,展现着我国不同地域风格、文化背景、传统社会观念,又有着许多共性,体现着不同时期的先贤先人的建筑理念、价值观念、生命信念,是中华文明、中华习俗的重要承载。我们不应放任其衰败或在无序开发中消亡。
东方出版中心近日出版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领衔主编的《遗珠拾粹:中国古城古镇古村踏察.四》一书。“遗珠拾粹:中国古城古镇古村踏察”这套书目前已出四本,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角度出发,深入考察,追溯古村落、古城镇的历史渊源、建筑风格、文化特点以及民俗方式,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建筑平面图、所在地的区位图。作者团队成员均为高水平的历史文化、建筑设计等专业的学者和研究生。
《遗珠拾粹:中国古城古镇古村踏察.四》这本书收入了50个古城镇、古村落的介绍,包括福建龙岩芷溪古村、福建漳州埭尾古村、江苏苏州盛家厍老街、湖北恩施红土溪古镇、河南林州任村古镇、陕西汉中城关古村、河北石家庄大梁江古村、海南儋州盐丁古村、江西抚州大耿古村、青海西宁丹噶尔古城、四川南充石河场古村,等等。
这些古城镇、古村落的大多能将传统民居建筑和近现代建造的房屋和谐布局,灵活选址,就地取材,展现着中华文明重视生命和谐、追求宁静祥和生活境界的特点,大多“依山傍水,茂林修竹……背靠祖山,绿水青山,街衢通达,老房子、老院子、老树、古井、石磴……”这些事物的完整留存,得以让我们了解和想象过去的历史风貌,得以追溯先人的生活场景。相信书作者很乐意读者依照书中的名录,按图索骥去寻找自己心仪的古村落、古城镇疗愈内心。
作者简介
郑渝川:资深书痴,买书如山倒,“剁手”频率高。书评、时评作家,现居成都。千余篇书评见于《深圳特区报》《信息时报》《广州日报》《上海证券报》等国内多家报媒。
审读:喻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