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梁瑛/文 韩墨/图
由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中国工笔画学会联合主办,深圳市宣传文化基金资助的“青春心印——第八届关山月美术馆青年工笔画展”6月5日到6月22日期间在关山月美术馆举行。50位青年工笔画家创作的150幅工笔画作品,展现了工笔画在新时代的新风貌。
作为关山月美术馆已持续八年的年度品牌展览,“青春心印”自2014年立项以来,吸引了全国各地的青年工笔画家涌跃参与,已成为青年工笔画家展现新探索和新思考的平台。此次展览由陈湘波、陈孟昕任总策展人,朱小钧任学术主持,贺翔、刘慕仪、陈博任策展人。为更好地研究、推广优秀青年艺术家,提升艺术家的参展积极性,展览沿用了“主题展+空间项目”的展览结构。展览评委小组立足展览自身定位,综合专家和策展团队的学术判断、艺术家创新创意、主办方展地条件和展览展陈设计等多方面因素最终选出48位青年工笔画家,以及两个空间项目。与往期展览相比,参展人数有所压缩,每位艺术家的展出作品更加丰富,力图呈现出艺术家个人的风格面貌。
架上绘画、综合材料、装置……记者在现场看到,本届“青春心印”的参展作品以多种形式呈现工笔画的新趋势、新发展。不仅在使用材料和绘画技法上有更多突破,就是在装裱和陈设上,也多用巧思。在美术馆中央C展厅,艺术家蔡倩倩的作品《浮游•粉色月亮》以影像与架上绘画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周边加上策展团队特别移植的翠竹、纱帘,营造出桃花源境般的朦胧意境。主展厅里,青年艺术家徐娜和皮理文合作的《一花一世界》,把传统工笔和干花装置放在一个画框里,营造出若隐若现的视觉效果,吸引了不少目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展览作品题材丰富,反映出青年艺术家的人生思考。小时候常见的陶瓷缸,常玩的翻花绳,这些八零后九零后的童年记忆,也常常出现在作品中,使得展览带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
除了架上绘画之外,本次展览还同时呈现两个空间项目“隐·显”、“此·在”。这两个项目以架上绘画和装置组成,分别从空间和时间两个不同的角度,展现苗瀚文和毛嘉两位八零后艺术家对于艺术的深度思考。
苗瀚文的作品由浮游、过翼、流照、时物四个部分组成,以一系列架上绘画和装置,共同展现“隐·显”的哲学思考。从漂浮的墨迹到烧焦的边沿,苗瀚文的新作沿用传统的工笔手段,赋予了水墨这种传统表达方式以当代思辨意义。其中,有别于艺术家过往都市青年题材的水墨抽象绘画尤其引人瞩目。
同样借助绘画和装置共同组成空间作品的毛嘉,则通过“此·在”呈现时间流逝之中“我”的存在。求学期间主攻工笔人物的他,在此次展览中塑造了很多空间,这些空间里却空无一人。画中人的缺席却是创作者与观者的在场。展览的观看从“境之新开”系列开始,途经“如是我闻”与“无量”,以“看,这个人”结束,这条展线梳理了毛嘉对于时间与存在的思考。
展览总策划、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表示:“在展出的这些作品中,有些是我们熟悉的工笔画面貌,有些会打破我们对传统双钩填彩、三矾九染传统工笔画的惯常认识,希望这些游走于界限‘边缘’的作品能够引发一些思考和讨论,从而让我们更加认清工笔画之‘工’的精神内核。”
审读:谭录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