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本书的出版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是写作主题的多次调整,还是惊心动魄的版权争夺大战?这些秘辛,往往掌握在书的第一读者——责任编辑手中。
“读创每日荐书”特别开设“老编说书”专栏,以书为核心,邀请出版社编辑讲述他们和书的故事。这些故事,将让我们了解编辑是怎样与书相遇的,是怎样理解一本书的。
[caption id="attachment_3324452" align="alignnone" width="1080"] ▲《谁说深圳是小渔村》
刘深 著
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caption]
好的选题是书稿成功出版的重要因素
——从《谁说深圳是小渔村》看选题判定
◎郭良原
在出版社做编辑,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询问:“我有一本书,你们能出吗?”“你们出版社需要什么样的书稿?”“为什么我的书稿你们不同意出版呢?”
其实,这些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书稿的选题问题。
大凡深谙出版行情的编辑都知道选题对于出版的重要性,作者只要告诉他书稿的体裁、题材和内容,他立马就能做出是否接纳这本书稿的决定。一个好的选题,基本上决定了以这个选题为基础所进行的写作或者是选编能否顺利进入出版程序。
那么,什么样的选题才是好选题呢?首先,作为作者,你希望你的书稿得到出版社的认可和青睐(即便是自费出版),你就必须搞清楚这样几点:一,你的书稿选题是否顺应出版行情?二,你所联系的出版社是什么性质的出版社,需要什么样的书稿?三,你的这个选题(即书稿)能否为出版社带来相关的效益?要么社会效益,要么经济效益。如果你不弄清楚这些情况,盲人骑瞎马横冲乱撞,无的放矢,到头来只会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当然,也可能会出现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情况,就是说,东家出版社没有接纳你的这部书稿,西家出版社却青眼有加,但这绝不是普遍现象。
所以,作者有书稿在手并联系出版社的时候,首先需要考虑的是书稿的选题走向。无论你是写作稿还是选编稿,都必须先做好书稿的选题判定工作,避免劳而无功。
2010年前后,我在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工作时,曾经在电话里接到过这样一个选题信息:“我手头有这样一个选题,正在写作中。书名叫《谁说深圳是小渔村》,主要是为深圳的历史正本清源,消弭误解。不知贵社有无兴趣出版?”
当然有兴趣啦!我一听就意识到这是一个好选题。多少年来,“深圳是个小渔村”的说法在新闻宣传上比比皆是,深圳也不断有人在予以反驳和澄清,但终究抵不过现实的口口相传,以讹传讹,以至于世人皆认为改革开放前的深圳就是一个没有历史、没有地位、没有辉煌的小渔村。如果能有这样一本拨开迷雾、以正视听的书出版,岂不是对深圳的历史定位大有益处。当即我就在电话里表态:“我们有兴趣,欢迎继续洽谈!”并和对方约定了见面时间。
来电话者是刘深,时任《深圳晚报》副总编辑。
十多年前我和刘深有过一面之交。
刘深,资深记者,1959年生于辽宁沈阳。1978年考入辽宁师范学院中文系,1988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1991年到深圳从事新闻工作。
按照约定的时间,我到了刘深的住处。十多年未见,握手寒暄后,刘深和我谈起了他的这个选题起因。他拿出一摞报纸的剪贴,那是他在《深圳晚报》上开的专栏“深圳史话”的文章。他告诉我,为了帮助世人弄清深圳的历史,他已走遍了深圳关内关外的历史遗址和考古现场,采访了数以百计的原住民和史志工作者,写下了几十篇关于深圳各个历史时期的探究文章。紧接着,他又打开电脑,让我看了他搜集和拍摄的一幅幅关于深圳历史的资料图和照片,他说,他就想将这些文字和图片整理成一本书并大声发出自己的诘问:谁说深圳是小渔村!
我被吸引了,我被感染了,我被震动了。
我面对的是一个有思想、有思考的作者。
我只是告诉他,“我要这本书!”我希望他能尽最大的努力,将这本书做得更为完满无憾。
我给了他半年时间。
回社后,我立即申报选题,获一致通过,再报省局,批准。
半年后,当我从他手中接过打印得齐齐整整的书稿时,我知道,这本书离出版越来越近了。
刘深只提了一个要求,希望我为他这本书题写书名。我同意了。
审读书稿后,我得出如此结论:这是一本填补了深圳本土历史空白的书,不仅破解了深圳历史上大量鲜为人知的往事,而且破天荒地提出了一个深邃的文化论断:千年史多次证明,深圳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最后一块福地。
出版程序走完,2011年3月,《谁说深圳是小渔村》问世,因为书名题字署上了本名,责任编辑署名我便署上了我的字:恕之。
读《谁说深圳是小渔村》,你会知道:“深圳”这个地名历史悠久,至少600多年前的史籍中就有记载;1600多年前,这里就是大都市,相当于如今的一个省会;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居住,是“珠三角之根”;有三个封建王朝的归零都与这里相关;近500年前,这里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抗击西方殖民主义者的战役——屯门海战,而且是胜仗;九龙海战是鸦片战争的揭幕战,也是胜仗;这里三次赶走英国殖民主义者;这里打响过推翻大清王朝的第一枪;这里炸响过改革开放的第一炮……
刘深在作品中描绘着这片土地古老的历史辉煌,追寻着与当代变迁之间的历史逻辑与关联。
“我最痛苦的感受是那些可歌可泣的本土先辈曾经被长久地遗忘,那些悲壮的历史事件曾经被历史尘埃所掩埋。”这就是刘深确定这个选题并继而成书的初衷。
《谁说深圳是小渔村》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评论认为:本书的意义不仅在于纠正以往人们对于深圳历史的误读,更重要的是,它试图证实一个重要的历史规律-——深圳能够成为改革开放的先锋绝非偶然。她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包含着宠辱不惊的淡定、海纳百川的胸怀和开风气之先的勇气,这些难能可贵的品质,不得宠于封建王朝的太平盛世,不见容于老死不相往来的农耕生活,恰恰能够在颠覆性的历史变革中挽狂澜于既倒。
从《谁说深圳是小渔村》的出版,你是否看出了一个好的选题对一部书稿得以顺利出版的重要性了呢?
【作者简介】
郭良原,天门张港人,诗人,书法家,资深编辑。笔名大侠,字恕之,号三弄斋主。1982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系中国楹联学会、湖北省作家协会、深圳市作家协会、深圳市诗词学会会员。先后供职于湖北、深圳新闻出版单位,出版新诗集《男中音》《泅渡者》、诗词书法散文集《三弄斋诗书记》、长篇回忆录《开始:我的六十年》等,有中短篇小说发表于《长江文艺》《作家》《海燕》等刊物,现居深圳、长春两地。
审读:谭录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