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文化评论员 杨青
看纪录片《九零后》,首先被老先生们的样貌和气度吸引,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希季、翻译界最高奖获得者许渊冲,《呼啸山庄》译者杨苡,还有《让子弹飞》原著作者马识途,出现在大银幕上的他们,年轻时青春朝气,暮年活力十足,重塑了印象中“九零后”的概念。
片中最年长的西南联大学子马识途是两年前接受的采访,他说:“我今年105岁了,眼睛也瞎了,耳朵也聋了,好在我的脑子没有糊涂”。岂止没有糊涂,简直称得上灵敏。再看杨振宁思路清晰,逻辑清楚。还有老顽童般的百岁老人许渊冲,简直“火力全开”。
纪录片是以真实为命脉的,片中的“九零后”一个个能说会道,不仅真实而且有趣,传递出的除了深厚学养,还有他们的精气神儿。
巫宁坤回忆汪曾祺,说“写东西写得好,可是他的英文不及格,读书也不用功”。他很坦然地说:“我觉得在西南联大的课堂上是学不到什么东西的,我们同学在一起,我们一帮很优秀的同学在一起,才能够相互学到很多东西,我们喜欢这样。”
许渊冲今年100岁,银幕上有一段呈现的是他在98岁时的采访,他承认巫宁坤英文好,然后揭底说:“他的法文不行”,只考70多分,自己可以考到99分。
因为三校联合,所以在第一年上通识课时,各校所有的老师至少都要开两周的课程,在许渊冲眼中,这是古今中外教育史上“空前绝后的”,学生们受益无穷。不过在理科生杨振宁看来,这样的排课方法不成系统,太乱。
片中令人感动的还有师生关系,吴大猷给李政道开小灶,单独开讲量子力学,大二时就推荐他赴美进入芝加哥大学,师从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物理学大师费米教授。李政道和杨政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先后给吴大猷写信,信虽不长,但恪守弟子之礼,感谢先生之情,师道尊严尽在其中。
王希季作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毫不讳言他的理想就是“做人杰”,的确如愿以偿。
杨苡堪称那一代女性的代表,今年102岁的老人谈到年轻时自己爱慕的对象,入学后参加文学社恋爱的经过以及求学的经历时,她一边听着托赛里的《小夜曲》,一边看着桌上摆放的老照片。她有满柜子的洋娃娃。在谈到去世二十年的丈夫时,她说已经习惯了,因为自己一直很独立。她就是独立知识女性的代表,洋气又大气。
按说他们是不幸的一代,故土沦陷,校园被占领、被炸毁。只能徒步南迁,横穿湘黔滇,抵达昆明。 没想到西南联大不仅保存了“读书种子”,更培养出在各个行业耀眼的“群星”,让西南联大成为一种现象、一个课题。
影片导演徐蓓透露了一个片子里没有收录的细节:采访和拍摄都结束了以后,马识途给西南联大博物馆的一个女同学写了几句话:“年轻是一笔财富,可是它也可能成为你的负担,就要看你怎么生活。”
这批登上大银幕的西南联大“九零后”,不仅青春没有虚度,生命没有成为负担,反而把生活赋予他们的砂砾都打磨成了珍珠,更展示了那一代人的学识和韧性,不管是青春记忆还是不服输的老年作派,这批不肯停歇的“九零后”展示了一代学人的气度、生命的质量和最强的韧性。
审读:孙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