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刘娥/文 谭彪/图
明年,将迎来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有一部抗美援朝的经典影片,曾经让几代中国人热血沸腾,那就是《上甘岭》。电影中那些舍生忘死不怕牺牲的英雄让人印象深刻。现实中,我们有幸找到了这样一位英雄,他就是影片中奋勇搏杀、冒死取水的英雄原型。他已经健忘失忆多年,采访当天却清晰想起上甘岭的战斗细节,他就是老英雄李其寿。 10月14日,读创/深圳商报记者跟随李其寿老人的孙女,深圳市绿色低碳科技促进会会长李媛媛的脚步,到访山东烟台,采访了这位可敬可爱的老英雄。也正是1952年的这一天,抗美援朝最激烈战役——上甘岭战役打响。这次采访,迅速引发了多家主流媒体的关注。《解放军报》《烟台晚报》等相继刊发报道,读创/深圳商报制作的专题片也随之被《中国青年报》、网易等媒体转载。 11月25日,69年前的这一天,上甘岭战役胜利结束。在这个特别的日子,读创/深圳商报制作的专题片《记忆·上甘岭》正式上线,致敬那场光荣的胜利,以及那些伟大的抗美援朝英雄。 冒死取水立大功 李其寿15岁参军入伍,参加过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1951年3月,他跟随部队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战场上,他作为志愿军第15军45师134团2营5连的司号员,在上甘岭战役中吹响冲锋号,冒着枪林弹雨为战友取来“救命水”,荣立一等功。 这天,听闻老部队有人来探望,李其寿早早换上珍藏多年的老式军装。阳光透过木窗框的玻璃,照在老人的老式军装上,将上面各式各样的勋章映照得熠熠生辉。平日,老人和老伴过着平淡如水的生活,家里很久没有来过这么重要的客人。老伴特地拿出了精心收藏的小匣子,里面装着老人多枚军功章和荣誉证书。抗美援朝战争中,李其寿先后荣立三等功和一等功,所在连队在上甘岭战役中荣立集体二等功。当中有一枚金日成授予的“和平万岁”勋章,老人最珍惜。 上甘岭战役打响时,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对志愿军两个连防守的上甘岭发动疯狂进攻。当时,敌人占领了表面阵地,坑道还在志愿军手中。为了切断坑道里志愿军部队与外界的联系,敌人进行炮火封锁,火线运输员以生命为代价送进坑道了一些压缩饼干,却出现官兵面对干粮还挨饿的情况,因为他们的口腔已经干燥至极,实在无法吞咽。连队曾派两批人员冲出坑道下山取水,但无一生还。
“连长,我熟悉地形,让我去吧!”看着一个个倒下的战友,李其寿主动接下了取水的任务,并郑重地解下冲锋号交给连长。
Δ右侧为李其寿 为了掩护李其寿取水,连长命令其他人向坑道外扔空罐头盒。罐头盒一扔出去,敌人一梭子弹就打过来。反复几次后,敌人看到没人出来,就放松警惕不再开枪。李其寿趁机快速冲出坑道,顺着山坡往下跑,滚到一块水洼边灌水。 因水壶过多过重,李其寿跑不快,只能利用地形躲避子弹。就在距离坑道口四五米时,一发炮弹落在李其寿身旁。等负伤的李其寿醒来,发现自己已被战友抬进坑道。有了这些“救命水”,李其寿和战友们坚守坑道与敌人激战数天。等到大部队组织反攻时,全连只剩下连长、李其寿、文书等几个人。 讲到此处,李其寿泪流满面。他指着自己的左眼说:“取水路上不小心磕在石头上,鲜血直流。后来这只眼睛慢慢就看不见了。” 活捉美军军官 不仅如此,李其寿还和所在的连队一直坚守到大部队发起总攻,先后活捉了美军军官、炸毁了美军阵地的碉堡,为最后的冲锋清理了障碍。 在上甘岭战役时,李其寿所在连队驻守的是一号坑道。二号、三号坑道均由美军一个师的兵力把守。在一号阵地和二号阵地之间有一个美军碉堡,相互间可窥探军情。一天,李其寿观察敌情时,发现石头后面藏着1名窥探军情的美军军官,他立即向连长汇报有关情况。在连长的精心谋划下,这名美军军官最终被活捉。
Δ李其寿的军功章和荣誉证书 经过询问才知道,这名美军军官是一名排长,上面的碉堡就由他管,碉堡内驻了美军一个排,共45人。熟悉美军的连长知道,美军晚上爱睡觉。当晚,连长带着李其寿等人悄悄抵近碉堡,不费多少力就把美军碉堡给炸毁了。他们不仅将碉堡里的美军“一锅端”,还缴获了1挺重机枪和2挺轻机枪和其他轻重武器。他们为志愿军拔掉了眼皮底下的钉子,为大部队发起总攻清理了障碍。 除了眼睛失明,战火还在李其寿身上留下了多处无法去掉的痕迹。老伴说,他的左腿至今还有一小块弹片没有取出来。“我已经很幸运了,我的战友们大多没有回来……”李其寿哽咽着说。 作为山东人,老人吃饭时爱喝点儿小酒。在拍摄李其寿老人用餐的场景时,读创/深圳商报记者发现,老人喝酒前,倒着拿筷子往酒杯蘸取了小许酒水,在桌子上轻轻点了三下。李媛媛告诉记者,这是老人在表达对牺牲战友的缅怀之情,这个习惯老人保持了几十年,每次喝酒前总要进行这样的小仪式。 六十余载深藏功与名 曾是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卸下军装后,李其寿却鲜少向外人说起自己的传奇经历。1955年,他从部队复员,先后干过邮递员和炊事管理员。不论做什么,他总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经历过战争岁月的他,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寻常”生活。 李其寿的家境其实并不富裕。由于生活拮据,他的两个儿子曾提出要拿着父亲的立功证书和奖章去要补贴。李其寿知道后狠狠训了他们一顿:“那么艰苦的上甘岭阵地我们都守住了,还有什么比那更困难的?” 1976年,李其寿突发重病被送进医院。高额的医疗费用压得家里喘不过气来,两个儿子再次萌生向组织求助的念头。李其寿知道后索性出院回家。在家人的精心照料下,他的病情逐渐好转。 “老英雄,当年你们‘钢少气多’,凭借惊人毅力和劣势装备打败敌人。如今我们列装了新装备,‘气’多‘钢’更多。这是我们送给您的礼物。”采访当天,老部队派来的军官、空降兵某旅指导员李国新将连队主战装备的战车模型送到老人手中。李其寿接过精良的战车模型,连连称好,脸上洋溢着满满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爷爷已经糊涂5年了。”李媛媛告诉读创/深圳商报记者,老人已经很久没有这样清醒、思路清晰地和人聊天了。是老部队的到来,唤醒了李其寿尘封的记忆。当天,老人就像重返战火青春,回忆被点燃,才有了以上的记忆重现。现场,老人还准确地唱起《慰问志愿军小唱》:“志愿军向前冲向前冲,敌人他丧了胆发了懵……” 在老伴珍藏的木盒里,有一个军号号嘴,号管和喇叭口已不见踪影。原本光亮的号嘴上锈迹斑斑,却一尘不染。那天,老人下意识接过号嘴,瞪大眼睛,鼓起腮帮,吹了起来,一如从前那个司号员,眼神坚毅、坚定不移…… 审读:喻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