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和顺
抗战胜利后,顾颉刚辗转回到北平。1946年2月21日,他与谢国桢往隆福寺修绠堂,他在日记中第一次提到修绠堂店主孙助廉,可见此前两人并无太深交集。孙助廉告诉顾颉刚,去年春天他收来一批书,包括顾氏失散的《古玉图考》、《铁云藏龟》等二十套书。孙助廉说:“知道是你的书,故未售出。”顾颉刚十分感动。这也正是谢国桢带他往修绠堂看书的原因。25日,顾颉刚将书赎回,当晚孙掌柜作东请他与谢国桢晚餐。
△吴大澂撰《古玉图考》书影
孙诚俭(1905—1970),字助廉,河北冀县人,隆福寺修绠堂店主孙锡龄次子。1934年与其兄诚温(实君)继承父业经营修绠堂,1938年兄弟分手,诚温另设修文堂于隔壁。
国民政府迁都,特别是抗战爆发北平沦陷后,旧书业大有萎缩趋势,其时上海迅速崛起成为全国文化中心,琉璃厂、隆福寺北平书肆纷纷南下上海设分号发展。诚温1939年在沪设修文堂分店,诚俭1942年在沪增设温知书店,可谓与时俱进的明智之举。
△修绠堂致日本汇文堂函封
孙诚俭广交文人学者,出手大方,谢兴尧在《书林逸话》中说:“近十年来,旧书业中颇出了几位人材,有负盛名者,有无人知者,或以气魄大而能放手作去,或以‘吃得精’而能另辟一途。前者如来薰阁之陈某,修绠堂之孙某。孙某在沪时,因联络应酬喜吃酒,一夕数千金无吝色。”陈某即陈济川,孙某即孙诚俭,虽为调侃语气,却颇形象生动。
黄裳《上海的旧书铺》一文也说:“修绠堂在上海的分号是温知书店,在三马路转角的一角小楼上,也没有招牌。孙助廉北京、上海两面跑,他一来,上海的书市就热闹了。助廉五短身材,微胖,跟老兄不一样,是极喜交际的。”他说助廉跟实君不一样,是指外貌,可能也指实君不喜交际。黄裳又说:“他收书的本领不下于乃兄,除古书外还兼营珂罗版金石画册、学报、学术书刊。”黄裳举例说,当时脂砚斋评乾隆抄本《石头记》为燕京大学买得,这是一般学人渴欲一见的秘册,但无影印本,助廉就曾拿出一部照片本给他看,可见他眼界宽广,手段灵活。当然,他的主攻方向还是古籍善本。
△《临安志》书影
那段时间,黄裳差不多每天中午都去温知书店看书,感叹“真是奇书异册,应接不暇”。“奇书异册”中,就有著名的杭州府猫耳桥书肆所刻三十卷本《文选》残卷,孙助廉取出一部《临安志》,给黄裳指出其中地名“猫耳桥”,可见对刻本研究之深之细。黄裳说,那部《文选》“原书纸墨晶莹,书香袭人,纯是北宋风格”。
1948年,冯其庸编写第一部著作《蒋鹿潭年谱考略》,除依靠合众图书馆资料外,还到福州路旧书店找书。他在《有关合众图书馆》一文中说:“我差不多把福州路上的旧书店都查遍了,有时就干脆住在温知书店。”
审读:孙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