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马小晗
代表深圳参与未来科技竞争的第一艘“冲锋舟”已鸣笛起航!第十九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于4月24日至25日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光明展区以冲锋舟造型惊艳亮相,围绕“打造世界一流的科学城”全方位展示了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硬核”底气。
第十九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光明展位
光明区区长蔡颖巡馆
聚才:厚植创新沃土 形成引才强磁场
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光明区精英人才陈炳安2019年4月他从英国回国后,就选择光明区作为创业起点。今年他又来到本届人才交流大会做光明代言人:“光明区重视、支持人才的发展,给予人才真金白银的帮助。除此之外,光明区政府部门提供了‘保姆式服务’,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
截至2021年3月底,光明区有两个院士工作站,深圳市认定的后备级以上高层次人才361人,国高企业1486家,随着光明科学城的建设提速,高层次人才不断涌入。科研平台和政策利好成为光明区吸引人才的两大“磁石”。
据了解,光明区成立以来,重构优化形成了“1+4+N”政策体系,其中,2020年光明区升级了《光明区关于进一步实施“鸿鹄计划”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围绕人才引进培育政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创新创业支持、人才优先发展保障四个方面,形成了全链条人才保障。
用才:“沿途下蛋“让成果落地
“穿实验服的和穿西装的整天抬头不见低头见,一个技术问题可能在电梯中就能解决了。”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所长、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院长刘陈立说。去年揭牌的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探索打造“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楼上科研,楼下孵化,让科学家和企业家在一栋楼里密切交流,碰撞火花,极大缩短了原始创新到产业转化的周期,建立起“科研-转化-产业”的全链条企业培育模式。目前该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已入驻23家高成长性企业,其中蓝晶微生物在不到一年时间实现B轮融资近2亿元,创下国内合成生物学领域初创企业单笔融资金额的新纪录;初创企业Delonix,今年3月完成1400万美元的天使轮融资。
据悉,目前光明区正加快打造以源头创新为引领、成果转化为特色、“科产创”深度融合的新型科研经济增长极,打造未来产业核心竞争力。构建以生命科学产业、新材料产业、智能产业为主导,以科技服务业为支撑的“3+1”产业体系,出台深圳市光明区支持“3+1”产业发展系列政策,三年拟安排资金10亿元。预计到2035年,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留才:高质量推动发展 高颜值塑造环境
“光明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同类研究机构和高科技企业集聚,营商和生活都配套齐全。能够让科研人员安居乐业,专心研发工作,相互交流。“闪量科技的首席科学官戴珩博士在展会上告诉记者。
光明不仅是一座科学之城,也是一座蓝绿交相辉映的绿色宜居之城,科学重器掩映在山水林田湖间,推窗见田园、迈步入山水,碧道与虹桥交相辉映。文化艺术中心,深圳科技馆、国家青少年足球基地与大科学装置并存,自然之美、城市之美、科学之美相得益彰。
在24日下午举办的深圳论坛上,光明区区长蔡颖代表光明区作为唯一特邀行政区代表以《打造一流科学城 产学并举促创新》为主题进行演讲指出光明区瞄准国际人才科研需求,在全国率先打造高层次人才跨境互联网服务站,探索建设“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开展数据跨境传输安全管理试点,促进科研信息和学术数据高效安全共享。瞄准人才创业需求,成立“光明科学城人才金融服务专属银行”,为高层次人才及企业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目前发放贷款近2亿元。瞄准人才生活需求,建成人才保障房16000余套,推出人才优先、科学家优先的住房保障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主展厅,此次光明区还在设立了以“科学创新、开放共享、生态宜居”为主题的国际人才街区展馆,介绍光明区为国际人才提供的国际化、专业化的服务,包括光明科学城国际人才街区、国际人才服务中心和“科学家谷”等。
育才:高水平院校培育基础研究创新土壤
不仅要吸引人才,更要培养人才。光明区对标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建设中山大学(深圳)、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前者主要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求,重点建设医学类学科及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机器人、云计算等新型工科交叉学科,构建文理医工较齐全的学科体系。而后者今年9月即将招生,重点打造前沿交叉学科,建设世界一流、小而精的研究型大学,培养国际化、创新型、复合型领军人才。在高校建设过程中,还同步探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大学一体建设、科教融合新路径,在学科布局、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改革创新,充分发挥研究型大学对科技创新和光明科学城的支撑作用。
为了更好的培育创新土壤,还要“从娃娃抓起”。目前已构建中山大学、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办基础教育的新机制,打造从小学到大学的全链条创新教育体系。
审读:孙世建 蒋祝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