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首席编辑 刘悠扬
2021年3月18日下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苏丹在深圳前檐书店举行了“故乡与他乡——城市记忆与一代人的成长”《闹城》分享会。分享会由设计师、策展人韩湛宁主持,深圳历史与自然研究者南兆旭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本次活动。
《闹城》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苏丹教授撰写的回忆录式长篇叙事散文集。作者以重工业城市太原为背景,记录了其在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生活经历,将个人成长、家庭发展与社会变迁融为一炉,具有深刻的文学性和重要的历史档案价值。苏丹带领我们用艺术家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青春,看到真实背后的荒诞、残酷背后的温情。书中艺术作品的选择和对记忆的艺术化处理,都让人着迷。
作者在重现青葱岁月的同时,还以艺术家的专业视角回望过去,重新思考空间、城市等问题,加深读者对艺术与设计的理解;把时间融入空间,有一种时空对应的怀旧美感。书中配有多位知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与文字参差对照,颇令人玩味。
[caption id="attachment_3253753" align="alignnone" width="1080"] ▲苏丹在新书分享会上[/caption]
苏丹从最近热映的电影《你好,李焕英》讲起,认为初代的工业人正在老去,而《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的出现唤醒了这一代人温暖的记忆,比如关于集体生活和生产的美好景象,是理想社会光芒的一抹余晖。身处后工业时代回顾过去的工业时代,大家从这部电影中获得的不只是感动,还得到了很多启发,与《闹城》这本书的内核不谋而合。《闹城》揭示的是后工业和工业之间的对抗,第一批移民是工业时代的代表,抹杀了个人的特质但是未来却由后工业时代来掌控,更有文化感和生态性,彰显个人魅力。与太原相比,深圳是一座包容性强的城市,是一座开放且充满活力的城市,有异于重工业和矿业等粗犷业态,人口和生产业态的多元性催生了其独特的城市气质,对深圳而言,第一代移民已经老去,对他们的下一代来说,深圳则是故乡。
[caption id="attachment_3253756" align="alignnone" width="1876"] ▲新书分享会座无虚席[/caption]
主持人韩湛宁表示,《闹城》不仅是一个人关于一座城市的记忆,而是一个时代的记忆,而且苏丹教授站在工业美学和人文关怀的高度,描述了一个城市几十年的变迁。他认为,《闹城》在文学、城市记忆与批判、工业美学乃至当代艺术方面都有巨大的价值。而对他而言,山西是他的故乡,他热爱传统文化的底子却是在故乡山西打下的;而深圳也是他新的故乡,他去年年底举办的《把自己作为方法——韩湛宁海报设计二十年展》就是他以“乡贤”姿态对深圳这个新故乡的社会服务与自我成长。
[caption id="attachment_3253754" align="alignnone" width="1080"] ▲韩湛宁在新书分享会上[/caption]
南兆旭表示,与北方城市的保守相比,他更喜欢深圳的宽容,是深圳给了他今天的一切,包括对深圳历史与自然生态的研究所取得的成变。与他们这一代的残酷青春相比,新一代的年轻人有着更美好的现在和未来。苏丹教授的《闹城》让他惊艳,苏丹教授关于一个城市的记忆,与他近年的《深圳口述史》有许多不谋而合之处。
[caption id="attachment_3253755" align="alignnone" width="1080"] ▲南兆旭在新书分享会上[/caption]
三位嘉宾最后表示,深圳从无到有,相当于另一座“闹城”的重建。在此过程中,没有战争的硝烟,没有重工业的撞击,是一种新时期的改革和升级。深圳将在不断的更新迭代中散发新的光芒和活力。
审读:孙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