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7000年,有的是你不知道的故事
【主播】
刘悠扬(读创/深圳商报《文化广场》编辑)
【栏目介绍】
《发现深圳》是读创/深圳商报旗下一份有影响力的文化周刊,致力于挖掘深圳建立特区以前很多不为人知的历史,开设以来深受市民欢迎。现在我们将《发现深圳周刊》的内容声音化,未来将陆续推出“老深圳说美食”“老深圳说民俗”“老深圳说地名”等内容的音频节目,每天5分钟,给你讲讲关于深圳历史、民俗、文化的小知识和小故事。
老深圳,结婚得送嫁女饼
● 廖虹雷
嫁女饼,顾名思义是嫁女时分发给亲戚、朋友、同事、邻居的饼食。通过这种礼饼,将婚姻的喜悦与人分享。但是,同样结婚,男家是不派饼的,所以它有个专用名称,叫做“嫁女饼”。
深圳有句俗语“嫁女饼唔悭得(省不得)”,说明嫁女饼的重要性,因为它是整个婚庆活动中的一个环节。按照习俗,女方家派送嫁女饼,一方面藉此宣布女儿即将出嫁的喜讯;另一方面,如果亲朋一直没有吃到你送的“嫁女饼”,心目中就会认为某某人的闺女还没嫁出去。
嫁女饼呢,不是女家自己制作或购买的,而是在男女双方家长商定婚期后先送“小凤饼”,当男方“过大礼”时,连同过礼的重金礼品一起把饼店做好的饼送到女家。深圳当地人,非常重视嫁女饼的质量和数量,早期通常是请制饼师傅来家里或在饼厂专门做。改革开放以后,不少人到香港找著名饼家订做。近年来,深圳的饼店发展又多又好,很多人就改为在饼店购买一批“饼券”,随请柬送达,省去了家家户户上门派饼的时间,也方便亲友随时到饼店去取,吃上最新出炉的嫁女饼。
深圳嫁女饼跟香港新界“围头村”一样的习俗,有“西饼”和“唐饼”之分。西饼有核桃小酥饼、杏仁小酥饼、芝麻松沙饼、莲蓉鸡蛋糕、奶油鸳鸯蛋糕等等,由于西饼有奶油成分,不耐存放和不便携带,所以当地人更喜欢传统的“唐饼”。
嫁女的唐饼最常见是“六件头”,也就是“红绫酥”“黄绫酥”“白绫酥”“橙绫酥”,以及“核桃花生酥”和“老婆饼”。为什么婚庆的喜饼叫绫酥呢?据说,“绫酥”和古代的衣饰有关。过去有钱人家嫁娶,以礼饼的丰厚来显示体面和气派,俗称绫、罗、绸、缎,这是贵族最豪华的衣料了,其中“绫”最名贵。所以,礼饼就以“绫酥”为首选,寓意的是荣华富贵。
“绫酥饼”的饼皮上一般都印着“囍”字,饼里的馅料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一样:“红绫酥”最讲究也最华贵,饼皮红色,用红豆蓉做馅,喻示喜庆红旺,也就是旺夫;“黄绫酥”以豆蓉做馅,加入蛋黄,彰显贵族之气;“白绫酥”以晶糖或五仁做馅,比喻女方的贞洁;“橙绫酥”则用豆沙或椰丝做馅,预示新婚夫妇日后的生活甜绵恩爱;“核桃花生酥”则表示早生贵子、得子聪明伶俐;“老婆饼”意思就很直白了,说的是女子婚后要做贤妻良母。
有的地方也有“五件头”,比前面讲的“六件头”少了一种“老婆饼”,寓意“五世同堂”“五子登科”。时至今日,尽管很多围头农村都变成了现代社区,但是老一辈人都坚持传统,嫁女饼百年不变。
深圳的嫁女饼,除了广府和客家款式以外,潮汕人的礼饼也很有特色,同样是六件头:“莲花酥”,由红白两色面团做成水油皮,包入豆沙,剖划出六朵花瓣,寓意“多子”;“太极酥”寓意夫妻水乳交融;“菊花酥”寓意高雅吉祥;“佛手酥”寓意婚姻越久越香;五仁饼和千层饼则象征团结和睦。
嫁女饼怎么派送,也是一件讲究事。旧时深圳的围头村送礼饼,不是以“个”送,而是以“担”计算,俗话叫做“担礼饼”。通常一担100斤,数量800个左右,饼的规格一般有大中小三种。大的礼饼一斤4个,称作“四头”;中型饼一斤8个,称为“八头”;小饼一斤10个左右,称为“十头”。嫁女饼担数越多,越体面。
按照老习俗,嫁女饼一定得是双数,2、4、6、8,依此类推,寓意好事成双。不论左邻右里还是一般朋友,至少派送两到6个,请来喝喜酒的亲戚每家都在20个以上,辈份高的至亲数量更多,要几十上百个。当然,一般的街坊只“意思意思”,不打算请喝婚宴酒的,就派送两个。所以,如果只收到两个“嫁女饼”,而又没有请柬的话,你心中就该明白:不用去喝喜酒送贺礼,这种乡例,当地方言叫做“双扁”,谐音相熟、随便,不必还礼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