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刘悠扬 文/图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著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者、武汉大学教授陈国恩做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丽湖大讲堂,以《〈狼图腾〉与中国想象》为题,围绕现象级畅销书《狼图腾》出版现象及其折射出的“中国”形象话题,给师生们带来一场观点独到的讲座。
作为学院派知识分子,陈国恩近年来对于公共话题的关注和发声,十分引人关注,2012年他质疑韩寒代笔造假一事,更是让这位学者从学院走向大众。针对最近的热点话题“996”,陈国恩认为,或许可以从“狼性文化”在中国的流行现象说开去。
因此,当天的讲座他从现象级畅销书《狼图腾》切入,深入剖析了这本书背后深厚的历史、文化根源。在陈国恩看来,《狼图腾》触及了中国的重大问题,围绕这本书的种种争议,事实上是人们对当下中国处境的不同理解和中国发展战略的不同期待引起的。
【人物小传】
陈国恩,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闻一多研究会会长、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与研究。出版著作《浪漫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图本胡适传》《俄苏文学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文学》等17部,主编教材4种、博士原创学术论丛19种,发表论文近三百篇,完成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和省部级项目,成果多次获省政府奖。主持国家精品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建设,主讲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文学欣赏与批评”,两次获湖北省优秀成果一等奖。
一本书引起巨大轰动
最近这些年,很少有一本书能像《狼图腾》这样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巨大争论。
《狼图腾》初版于2004年,作者姜戎曾在内蒙插队11年,他以自己的经历,在这本书里讲述了一个牧民与草原狼相互矛盾和依存的故事。
该书出版后引起了巨大轰动。美国《时代周刊》《纽约时报》,英国《泰晤士报》、法国《世界报》、《意大利邮报》、《德意志报》等西方主流媒体相继做了报道,并发表评论。
随后,它又被译成30多种文字在海外出版,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连续6年蝉联文学图书畅销榜的前十名。德国兰登公司买断了该书的德文版权,美国企鹅出版公司高价买去了英文版权。
2015年,由小说改编、筹备七年、法国知名导演让·雅克·阿诺执导,中法合拍的电影《狼图腾》在全国上映。
罕见的两极分化
关于这部小说,赞赏者推崇有加,反对者则严加批判。华为的任正非、百度的李彦宏等商界领袖,都是《狼图腾》的忠实拥趸,并将“狼文化”引为知己。歌手腾格尔曾公开感谢《狼图腾》,说他从中读出了“深沉、豪放、忧郁而绵长的蒙古长调……是悲壮的勇士面对长生天如歌的表达”。
批评者则对《狼图腾》中反复影射“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优劣论”表示不满,而作者提出西方文明因为具有与游牧民族一样的“狼性”而强盛不衰,让一些学者觉得匪夷所思。德国汉学家顾彬甚至表示:“《狼图腾》对我们德国人来说是法西斯主义,这本书让中国丢脸。”
截然相反的意见分歧、如此尖锐的对立,而小说却又十分畅销,并且由世界著名导演拍成了电影,并引起强烈反响,为什么?
陈国恩在讲座中指出,《狼图腾》既是在探讨北方草原民族的图腾崇拜,又是在探讨中国国民性的改造以及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或者说是借前者来谈论后者,涉及了“中国”的当下形象。
宣扬狼性源于历史创伤
《狼图腾》到底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形象?围绕《狼图腾》的争论又说明了中国的什么问题?陈国恩从“倡导生态观念”“宣扬反抗精神”“在历史和现实的夹缝中”三个方面,回答了这两个问题。
在他看来,当今世界生态不断恶化,《狼图腾》通过描写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冲突及其后果,告诉人们对不同文明要采取一种包容的态度,绝不能狂妄地掠夺自然,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小说在生态问题上的思考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站在人类文明发展前沿的现代“中国”形象。
《狼图腾》引起巨大争议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作者姜戎从狼性来透视人性。这样合不合适,有没有意义?陈国恩认为,姜戎站在中国近代饱受西方列强侵略的历史背景上来反思民族性的缺陷,以中华民族惨痛失败的经验教训来宣扬反抗精神,这使他占据了谈论狼性精神的道德高地,也使他对民族性的反思和批判有了历史的正当性和合理性。
然而,陈国恩也指出,以狼性精神来激励和鼓动反抗和斗争的精神,这意味着中华民族在心理上至今依然敏感和脆弱。可以说,这是向世界呈现了“中国”形象的另一面,中国人至今难以抹去历史创伤记忆的精神侧面。
核心争议源于历史和现实错位
讲座中,陈国恩一针见血指出,《狼图腾》争议最复杂之处还在于,姜戎虽然从历史反思的角度获得了用狼性精神对照和批判国民性弱点的道德依据,却也无法完全抵挡住批评者立足于中国当前在世界上所处的位置而对作品提出的批评。这种历史经验与现实处境的要求不相一致,反映了中国目前所遭遇的问题。
中国经济经总量在2010年超过了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中国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正在不断上升,可是这也引起了西方的警惕。从那时开始,中国与西方进入一个既合作又竞争的新阶段,而目前已向竞争发展。
中国内部对此存在两种声音。一种是执著于历史经验,对西方的意图保持警惕,主张要反抗强权,坚定地捍卫国家利益,这显然既是正当合理的,又隐藏着保守和狭隘的危险。第二种声音认为中国从现存世界体系中获得发展,说明这一体系并非一无是处,中国应该继续在这一世界体系内,用这一体系所肯定的一些观念和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动。
陈国恩认为,这两种立场折射在《狼图腾》之中,因而形成了截然不同的见解。在他看来,《狼图腾》张扬反抗意义上的狼性精神和一些人对这种狼性精神的批判,似乎都有其合理一面,但同时又存在依据各自的逻辑而难以避免的片面性。“这种两难的情形,折射出的是中国目前的身份和处境。中国已经获得了大国的地位,但目前它还不是一个能够主导世界的强国。”陈国恩说,只要关于“中国”问题的看法未能达成一致,围绕《狼图腾》的争论就会一直延续下去。
历史归历史,当下归当下
从一部小说切入当下中国的现实问题,当天的讲座吸引了众多师生热烈参与讨论。在互动环节,师生从多个角度与陈国恩交流,场面十分热烈。
在当下中美贸易战的大背景下,《狼图腾》所昭示的反抗精神对于中国人有什么价值?陈国恩表示,遵循西方的规则,未必能得到西方的认可,以隐忍甚至迎合来期待与西方相安无事、共同发展的见解“有点太善良了”,对这种过于善良的观点,《狼图腾》的反抗主题倒是有一点提醒的意义。
不少听众提出,对于刚刚起步的年轻人,生存阶段需要的更多是强悍的“狼性”,如何看待自己身上的“狼性”?陈国恩建议,从个人角度,应该更加注重人格修养,不要狭隘,需要一点合作共赢的良善之心,并具备相应的才能。
中国人目前的出路问题,也是众多师生共同关注的话题。有没有一个处理历史和现实矛盾的恰当方法呢?陈国恩表示,出路即是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来考虑问题,让历史的记忆面向未来,使之成为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内在动力,而不是一味地沉浸在悲情记忆中,滋生出一种自我封闭、自我束缚的消极因素,走不出历史的阴影;现实的谋划,则要贯彻历史的观点,要牢记中华民族近代史上的屈辱,但同时又能以一种自信自强的开放活泼的姿态走向世界,“历史归历史,当下归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