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驻穗记者 张莹
通讯员 张成
7月31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21世纪化学中的纳米科技前沿论坛暨第11届化学的创新与发展论坛在广州市黄埔区、广州高新区开幕。
论坛旨在聚焦国际纳米前沿、“卡脖子”技术和产业需求,总结基础科学难点与产业化瓶颈问题。
这是全国化学领域最高规格论坛首次走进广东。朱道本院士、万立骏院士、赵宇亮院士作为论坛召集人,邀请了2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院士,以及众多国内高校专家齐聚黄埔,围绕纳米生物医药、纳米智能器件、纳米先进材料以及纳米合成技术等重点领域,对发展前景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
黄埔区副区长贺璐璐表示。“当前,黄埔区、广州高新区重点抓好‘五个一’工程,即设立一个高水平研究院(广纳院)、一个专项(“纳米科技”专项)、一套政策(纳米产业政策)、一个产业园(中国纳米谷)、一个纳米基金(粤港澳大湾区纳米产业投资基金),举全区之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纳米科技创新高地。”
据悉,由广州高新区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共建的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广纳院),自2019年成立至今,已引进落地项目30个,包括谢毅院士的动力电池热失控防护用绿色纯无机纳米薄膜项目、张洪杰院士的纳米稀土光功能材料和LED发光器件项目等。院长赵宇亮表示,目前广纳院有500位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
黄埔纳米谷
赵宇亮院士表示,纳米科学是典型的多学科交叉汇聚的前沿科学,为开展学科交叉提供不可或缺的平台,在原子制造、智能技术、新材料、智慧医疗、能源环境催化、标准安全等领域,都扮演重要的角色。研究显示,21世纪以来,全球960个最显著的科研方向中,89%与纳米科技有关。
他说,“在科技创新链中,1至3级是基础研究,4至6级是成果转移转化,7至9级是产业化。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是科技创新链的7-9级,依托优秀大学和科研机构,1-3级基础也不弱。广纳院的目的就是为了把1-3级和7-9级之间衔接起来。”
赵宇亮院士表示,广纳院承担着科技创新链4-6级的工作,进行中试、样品、参数、工艺、工程化的研发,让技术做成果转移转化。而中国纳米谷要承担7-9级,开发可产业化的商品。搭建起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建立完整的科技创新链。
在这个平台上,5G滤波器项目是落地中国纳米谷的首个产业化项目,实现了当年设计、当年开工、当年封顶、当年招募团队、当年购买设备、当年通线运营,实现了射频滤波器芯片的国产化,标志着我国射频前端滤波器芯片从软件开发到生产进入了全自主的里程碑。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陈学思院士将抗肿瘤纳米药物项目落户在了广纳院。相对于过去小分子药物毒副作用大、选择性差的缺点,该项目开发的成果具有靶向性、缓释性、毒副作用小、效率高的特点。目前已进入临床前的评价阶段。
目前,黄埔区、广州高新区已集聚了110多家纳米领域创新型企业,具备一定产业基础。主要集中在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能源与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整体技术含量较高。
据统计,2020年黄埔区、广州高新区纳米领域创新型企业实现营业收入超630亿元。为冲刺“万亿制造”注入强大动能。
审读:谭录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