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4月17日共同发布的《产业蓝皮书: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23)No.12——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指出,当前从各地产业链“链主”政策实践效果看,各省区市“链主”企业培育步伐加快,优质“链主”企业梯度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链主”产业生态主导力提升,产业链与供应链掌控力持续强化,“链主”企业研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企业创新意愿和能力逐步提高。
蓝皮书指出,近年来,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按照企业在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规模,围绕产业链龙头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和“小巨人”企业三个典型标杆的培育,做了一系列打造“链主”企业的基础性工作。2016年、2018年先后启动单项冠军和“小巨人”企业评选工作,2019年开展领航企业培育,到2021年,共培育选出5批596家单项冠军和2批1832家“小巨人”企业,为后续“链主”企业遴选培育和梯度培养格局形成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从宏观层面看,各省区市“链主”企业培育步伐加快,优质“链主”企业梯度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全国各地共遴选出300余家产业链“链主”企业。从地理位置分布来看,覆盖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山东、湖北、陕西、四川、新疆等省区市,在2021年全国100强“链主”企业中,北京数量最多,上海和广东并列第二,浙江位列第三,“链主”企业梯度发展新格局已初步形成。从所涉及产业链看,既包含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囊括传统汽车制造和食品加工等行业。例如,2021年广东全省围绕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上的若干重点产业链,在每条重点产业链上已遴选培育出一批“链主”企业。
从中观层面看,“链主”产业生态主导力提升,产业链与供应链掌控力持续强化。2022年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中国在158个产业的62个产业里有97家全球领军企业,含19家产业冠军企业,仅次于美国,中国全球产业综合竞争力稳居世界第二,表明产业链供应链掌控力持续增强。
从微观层面看,“链主”企业研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企业创新意愿和能力逐步提高。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与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比为例,整体上,2016年占比最高,为70.61%。分阶段看,2011年、2015年与2019年,全社会R&D经费支出总额分别为8687亿元、14220亿元和2173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分别为5994亿元、10014亿元和13971亿元。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比分别为69.00%、70.42%和64.27%,总占比保持在60%以上。从工业企业开展创新研发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来看,我国拥有R&D机构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从2011年的31320家增加至2020年的105094家,增幅高达235.55%。
蓝皮书也指出,产业链供应链发展仍需加快完善总体顶层设计,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链长制”政策体系,以新技术引领“链主”发展,促进产业链供应链高质量发展,提高“链主”对外开放水平,促进产业链国际合作,增加产业链安全政策储备,提升产业链整体安全水平。
审读:乔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