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吴素红 李丹
9月27日上午,在雄壮的国歌声中,中国共产党深圳市宝安区第七次代表大会在宝安会堂开幕,宝安区委书记王守睿代表中国共产党深圳市宝安区第六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作了题为《抢抓时代机遇引领湾区发展以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高地为总抓手奋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标杆城区》的报告。
根据报告,过去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勇于担当、拼搏进取,圆满完成了区六届一次党代会和“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宝安中心区夜景
经济总量跃居全国城区第八,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全省第一
五年来,宝安区加快推动转型升级,经济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经济总量不断增大。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2694亿元增长至2020年3847亿元,总量全国城区第八;固定资产投资规模5年增长近2倍,总量全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2217家增加至4302家,总产值7394亿元,全国百强区县第五;上市公司达到64家,数量翻番,市值超万亿元。
发展质量显著提升。产业转型升级加快,2020年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64.1%,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65.1%,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1.3%,均居全国前列;工业层级向高端智能制造迈进,全市2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9个集群增加值第一,形成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等4个千亿级集群,成为全国唯一区县级国家工业互联网示范基地;引进落地腾讯、顺丰、融创、VIV0、华润雪花、深圳农商行、魏桥、礼鼎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项目。国资国企改革扎实推进,社区股份合作公司改革成为全市示范样板。
创新动力强劲。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从3285亿元增加至5991亿元,占全市21.5%;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1493家增加至5842家,连续4年全国区县第二、全省第一;“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2家,占全市31%,排名第一;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从23%提高至63%。国家级科技孵化器从2家增加至14家,全市第一。中科院深圳先进电子材料国际创新研究院和南方工业技术研究院成功落户,新桥东、铁仔山和尖岗山-石岩南3个片区纳入深圳国家高新区。
宝安城市景观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湾区新地标不断涌现
五年来,宝安区着力建设品质宝安,城市功能形象有了新提升。
城市功能不断增强。机场东高铁综合枢纽纳入广东铁路枢纽总图规划,地铁11号线、6号线、穗莞深城际线、外环高速、南坪快速二期开通。全球最大的国际会展中心建成运营,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获批,“互联网+”未来科技城、冰雪文旅综合体、新老三馆、湾区书城等重大项目建设扎实推进。
发展空间有效拓展。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基本完成,新版“净空一体化图”实现航空限高大幅提升。海洋新城填海基本完成、水源保护区调整释放土地29平方公里,新增城市更新规模9.2平方公里,整备土地16.6平方公里,供应3.4平方公里,拆除消化违法建筑4503万平方米,清理处置“一水”“光之明”“红楼”“三围海洋城”和聚豪、碧海湾、航游3个高尔夫球场等一批历史遗留建筑和违建项目。全市首个整街利益统筹项目燕罗国际智能制造生态城启动,规模最大的重点更新单元金蚝小镇完成立项,最大的“工改工”项目芯桥智城开工建设。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滨海文化公园、“湾区之光”、“湾区之声”等湾区新地标全面建成,滨海廊桥示范段主体贯通。新改建公园114个,打造“花城”项目119个,新建绿道和碧道45.7公里,完成361个城中村综合治理。
城市治理日益精细。建成智慧宝安“1+10+15+124”管控指挥体系,实现5G网络全覆盖,社会治理现代化智慧管控平台获评全国政法智能化智慧治理优秀创新案例;探索推动环卫一体化改革,打造全国首个城管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成立全市首家排水公司,全区水务设施实现专业化管养,城市管理更聪明更智慧。
开往世界各地的货轮,从宝安出发
天蓝水绿环境日渐向好,群众幸福指数攀上新高度
五年来,宝安区深入推进绿色发展,城区生态环境呈现新景象。
水环境实现历史性、根本性好转。创新实施“高强度持续投入,全流域系统治理、大兵团联合作战”的治理模式,5年投资431亿元,建成雨污分流管网4695公里,改造正本清源排水小区5122个,整治排水渠涵573条349公里,新建污水处理厂站9座,茅洲河宝安段达到地表水四类,全区66条河流实现三年消黑、五年消劣。
大气、土壤治理成效明显。坚决打好大气污染防治和净土防御战,空气质量优良率提升7.6个百分点,臭氧浓度下降11.4%,PM2.5浓度下降39%,农用地、水源地、重点企业用地土壤质量稳定向好,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稳步推进。全域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全市率先建成厨余垃圾干湿分离转运站,日均分类分流量达到3000吨,回收利用率达到46%,焚烧发电厂三期投产,处理规模提升90%,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
五年来,宝安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群众幸福指数攀上新高度。
疫情防控有力。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累计检疫入境车辆463万辆次、991万人次,集中隔离6.69万人次、居家隔离10.5万人次、健康管理487万人次,检验冻品7.1万批次,落地核查123万人次、100%纳入管控。疫苗接种784万剂次,免疫屏障初步形成。
平安建设扎实有效。打造新时代宝安“枫桥经验”,“三调联动”成为国家试点,多元解纷、劳动纠纷源头治理、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情感家事纠纷智慧联调、“宝安义警”、屯警点等做法获全国推广。8大领域33类安全生产主体全部责任绑定,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年均下降14.3%。刑事治安总警情年均下降14.7%,禁毒攻坚实现“一年降级、两年摘帽”,扫黑除恶专项打击战果、打“伞”数量连续3年全市第一,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获评优秀等次。平安建设考评连续5年优秀。
法治建设全面推进。建成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2个,刑事合规工作成为全国试点,依法治区工作经验全国推广。
5年来,宝安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18.7万座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新增中小学学位6.4万座,新增公办幼儿园174所;“三甲”医院增至3家,新增医院床位3132张、养老床位1607张;筹集公共住房6.7万套、供应2.3万套,为“十二五”的5倍。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落户,深圳外国语宝安学校开办,全国首家纯中医治疗医院建成运营,空海救援医院开工建设,获评“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省双拥模范区实现“五连冠”。1114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不见面审批”“秒批”“无感申办”。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帮扶龙川、都安、大化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作为广东省唯一代表在全国作经验交流。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建成重点公共文体设施4处,年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超过1.4万场。宝安国际马拉松赛连续三年荣膺中国田协“金牌赛事”,深圳交响乐团落户等。
审读:谭录岗 田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