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驻佛山记者 段煜第 通讯员 束维 彭燕燕
记者6月10日下午从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悉,国务院近日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佛山咏春拳,作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别,正式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大湾区作为同类别入选的项目还有:广州北胜蔡李佛拳 。国务院批准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8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140项,广东省共有18项非遗榜上有名。
佛山咏春拳此次入选,位于扩展项目中,类别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扩展项目是指此该申报项目此前已进入上一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而在后续一批申报时,由于申报地区和单位不同,只能以扩展保护单位的形式将其申报项目作为扩展名录项目。
佛山咏春拳是南拳著名拳种,是清同治年间由梁赞综合南派功夫整理定形,集快拳、短刀、长棍和近打于一体的南派实用武术。2012年列为广东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佛山咏春拳地域特色明确,思想哲理丰富,在佛山经历数代传承,枝繁叶茂,传人遍布佛山、广州、鹤山、中山、香港、澳洲、欧美及东南亚各地,名家辈出,成为世界上流行最广的武术之一,习练者达数百万人。
佛山咏春拳特点是近身搏击,短桥窄马,招式灵活,以快打慢,借力打力,以柔制刚。主要套路徒手有小念头、寻桥、标指,常用器械有八斩刀和六点半棍法。木人桩法和黐手是对练的方式,训练短桥的感知反应,运用“寸劲”连消带打,攻防兼备。咏春拳讲究手、腰、马、心、意、劲整体合一,擅长借力打力,以横消直,力求迅速制敌,平息斗争,蕴含着止戈为武的中国传统智慧。
佛山在推动咏春申请国家级非遗上下了不少功夫。从2011年咏春拳成功入选广东省非物质遗产后至今,佛山连续举办了多届世界咏春拳大赛,吸引了全世界各地咏春选手参赛。佛山市武术协会是咏春拳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在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指导下开展咏春拳项目保护工作。目前该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8名,建立了完整的资料档案。
佛山市拥有多个咏春拳专题纪念馆。叶问堂位于佛山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佛山祖庙内,面积800多平方米,由两大核心、八个单元组成,是国内首个展示叶问支系咏春拳展览馆;叶问纪念馆,位于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罗村联星村,占地800平方米,有叶氏宗祠、叶问故居和广场等系列配套设施;佛山市顺德马东村陈华顺纪念馆和陈氏大宗祠等,均有佛山咏春拳相关名师名人史迹展陈。
目前,佛山市咏春拳协会现有登记拳馆共193家,合计共19000多平方米的场所;咏春拳市级非遗传承基地4个,分别为:郭氏咏春拳馆、咏春拳伟志拳馆、姚才姚祺咏春拳馆、阮奇山咏春堂拳馆,主要开展咏春拳传承传播活动。
据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发布的数据,截止到2020年6月,佛山拥有14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以及50项省级以上非遗项目,两项数据均位居全省第三,仅次于广州、揭阳;共有15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位居全省第三;省级以上非遗传承人共58人,全省排名第六。
作为全国知名的功夫之城,佛山一直以来名家辈出,阮奇山、姚才、叶问并称“咏春三雄”,名重一时。后更有一代功夫之王李小龙,师承叶问,成就为时代传奇。佛山因武而兴,因商而盛。功夫武术,已经成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底色。咏春作为至今还活跃在佛山街头的传统非遗,每年都吸引不少来自全球各地的武术爱好者、游客慕名前来。
同时,以佛山为背景的功夫电影也层出不穷。《叶问》《师父》《一代宗师》……咏春功夫接连登上银幕,在新时代又一次绽放出光彩。据悉,下一步,佛山将进一步擦亮“佛山功夫”名片,持续发力打造“世界功夫之城”。
上图 2015年咏春黐手比赛演示。
上图 李小龙与叶问黐手。
审读 谭录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