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276

读创网首页 > 文化 >
陈安良:深圳走出去的中国现代防疫医学泰斗
来源:读创/深圳商报
编辑:杨晚霞



蒋荣耀/文

2020年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让所有中国人都度过了一段不短的抗疫、防疫生活。平日里和我们关系不大的“卫生防疫”,成了大家耳熟能详的高频词。

在现代公共卫生和防疫科学出现前,人类面对大面积爆发疫情往往束手无策。鼠疫和霍乱曾造成人类巨大的伤亡。将西方现代公共卫生系统引进中国的第一人是广东人伍连德,而在完善中国现代公共卫生和防疫科学的道路上,还有很多作出奠基性贡献和成就的专家,其中一位可称中国现代防疫医学泰斗的是深圳人。

他获得过德国医学博士学位,在美国攻读过医学博士后;他是中国最早具有执业资格的法医,出版了中国第一本法医学教材;他也是中国公共卫生领域的知名学者,是华南抗战时期防疫工作的领导者;在他去世后,钟南山用“淡怀风清月朗,雅量海阔天空”来表达对他的敬意。

他叫陈安良,出生在今天深圳龙华观澜的樟坑径村。

1


陈安良1908年出生在一个叫樟坑径的小山村。

樟坑径今天属于深圳龙华区的观澜街道,在历史上包括清末民国时期这里在行政上隶属过东莞,所以有很多文章在写到陈安良的文章时也会称他为“莞乡客家少年”。

从地理位置看,樟坑径三面环山交通不便,虽山清水秀却也是穷乡僻壤。不过到陈安良出生前后,樟坑径有和别的中国山村野有不一样的景象。

当时村里长期住着一些外国(主要是德国)的传教士,他们属于文化程度比较高、拥有近代科学知识的精英阶层;孙中山先生的受洗牧师兼革命资助者也曾经在樟坑径拍摄过大量照片,并娶了一位住在这里的德国籍女教士。后来,这个村里有多人参加了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并且与孙中山过从甚密。

目前所知中国第一位留学瑞士的陈明秀就出生在樟坑径,他1869年学成回国后在家乡传播基督教,并开办了教会学校。这让很多当地读不起书的客家孩子,有机会上学改变自己的命运。


樟坑径因此呈现了一种奇特的景观:虽然地处穷乡僻壤,却又能直达遥远的现代世界。

陈安良出生在一个非常贫穷的家庭。他在家里排行第八,是家里最小的孩子。而他的大哥陈安仁出生在1889年,比陈安良大了整整19岁。陈家几代都是贫苦农民,祖父陈超然早年在美国做过劳工,后在美国加州淘金,运金矿砂的马队不幸在沙加缅度河河谷宿营遇突发洪水,包括陈超然在内的全部人马遇难。

陈安良的父亲陈圣达曾到德国牧师家中当面包工人, 但家里人口太多,生活殊为艰难。关于陈圣达,樟坑径上年纪的人都知道他每年除夕都躲在后山的林子里,从不在家过年。原因是他怕债主上门来讨债,只能躲在山里等到初一才敢回家。

陈安良的父亲因债主逼债急病攻心而过世,是年陈安良14岁。兄弟姊妹中,陈安良二兄不到24岁就病死,七姐15岁时中毒而亡,五姐因炎症未及时救治导致眼睛失明,长兄和五姐还都得过结核。

2

尽管家境贫寒,陈安良还是到村里的教会学校免费读书。老师发现这个学生“既有天资,又十分勤奋”,所以年年都可以考第一。

陈安良连跳了两级,11岁时小学毕业,就被“保送”至梅县黄塘乐育中学念初中。需要说明的是,梅县乐育中学也是巴色会办的教会学校。巴色会传教士1847年首度到香港并进入华人社会传教,最先是在新安(深圳)惠州的客家人中传教,后沿东江北上,在梅州得到更大的发展。一是教众人数更多,二是学校的规模更大,三是办了教会医院,四是给梅州地区普及了足球,这是梅州后来成为中国足球之乡的原因。正是在乐育中学,陈安良喜欢上了足球,成为学校足球队的左前锋。


1921年,成绩继续顶尖的陈安良从乐育中学毕业,13岁的他考进了广州中德中学就读高中,16岁(1924年)又考到上海同德医学院学医。这是1918年由上海中华德医会创办的教会大学。陈安良大学期间生活依旧很艰苦,需要勤工俭学工来维持生活,这种状态也使得他比较亲近社会底层,并积极参加学生运动。

1925年5月30日,上海发生了著名的“五卅运动”,上海各校学生两千人到上海租界散发传单,发表演说,号召收回租界。英国巡捕房逮捕了一百多名学生,拘押在南京路老闸巡捕房内,被捕者就有陈安良。

陈安良被捕的消息传到家里后,家人非常焦急并开始设法营救。这里必须说说陈安良的长兄陈安仁了。此人可以说是一个传奇。下面是笔者采访陈安仁夫人的侄子、樟坑径出生的刘成浩先生的一段笔记:

他(陈安仁)没有正规念过什么学,后来成了中国的大学问家,历史学家,是国立中山大学史学系的创系主任。大家都惊讶他的文化功底是从哪里来的!他都是靠自学,结果把脑筋搞得有点错乱。家乡流传很多他荒诞行为的传说,比如他常跑去平湖拦火车,跑到后山乱葬堆找到骸骨,你知道客家人的先人“洗骨”装到金坛里,他拿出那些骨头在村里挥舞着跳,村里都知道他发神经了。后来他病好了,考取了广东高等师范学校。他文章是一流的,是孙中山的“笔杆子”。他是很早的同盟会成员,也到海外去参加过一些社会活动……他后来担任史学系主任,是国内知名的历史学家了,一生写了100多种书。孙中山逝世后,他还是国民党的中央立法委员。

陈安仁亲赴上海把弟弟从狱中营救出来,陈安良也转学至中山大学医学院学医。中山大学医学院也是德国系的医学院校,很多教授是德国人。

1928年,陈安良作为第三届医学院的优秀毕业生,留校任教。

3


大学毕业后,陈安良工作、结婚,度过了一段安稳的岁月。

除在中山大学医学院任教外,陈安良兼任黄埔军校军医处和医院的军医。

1930年起陈安良担任广州市卫生局教育股主任。

1933年12月,陈安良去上海,就读司法部法医(上海真茹)研究所第一届法医研究生班,获“法医师"资格,他是中国最早一批获得认证的法医师。

1937年,陈安良考取德国洪堡基金会奖学金,到德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卫生学、社会医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洪堡基金会奖学金不仅是一项资助,更是一项荣誉。1923年之前,洪堡基金仅资助德国学者到外国进行科学考察。1925年后,这项基金转为支持外国科学家和博士研究生在德国学习。原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原教育部副部长韦钰也拿过此奖金,不过都是陈安良的后学了。


陈安良寄宿在一个德国人家里,德国家庭也为陈安良提供了一些生活上的照顾,使他能安心读书研究。陈安良因“各科考试成绩优异,论文有突破性”,获最优等医学博士学位。期间,陈安良还参加了1938年世界法医学大会,也是唯一的中国代表。

1939年初,日军对中国的侵略已经导致大片中国土地沦陷,包括陈安良一家生活的广州。陈安良决计投身抗战,他途径香港到达韶关,任第五防疫医院院长,卫生试验所所长,军政部军医署第三、第七、第八防疫大队技正、技监兼大队长。抗战后期韶关沦陷前,防疫大队迁离韶关到江西定南县。后日本人进攻江西,定南面临沦陷,陈安良所在第八防疫大队迁至广东兴宁(属梅州)。

陈安良被在华南防疫战线建设了一条 “国民健康防线”,对抗战胜利可谓居功至伟。他早在1935年写成第一本著作《毒瓦斯的防御及其中毒后的救治》,是我国第一本进行毒化学防治的专著,比日本人的第一批相关书籍要早三年出版。1942年,日军在韶关撒放沾有不明液体的麦粒棉絮,引起陈安良警觉。在没有培养基无法查出附着细菌类型的情况,陈凭借经验判断可能是烈性细菌(最有可能就是鼠疫病毒),于是迅速组织安排人员采用“土方法”,在日军投毒区域以播撒大量石灰、焚烧投放物品、捕杀老鼠等方式严加防范,防止了疫情的发生。战后的一些日军档案揭秘,日军当时确实在华南进行了这一类型的投毒行为。

抗战胜利后,回到广州的陈安良出任中山大学医学院教授和方便医院院长。1947年,陈安良得到资助,到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卫生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

4

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陈安良任中山大学医学院教授兼方便医院院长。1952年全国大调整时,方便医院与广州市一医院合并为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陈安良任副院长。陈安良也被评为广州市八名一等一级医学专家之一,受到人民政府重用。


1953年,广州市创建卫生防疫站,陈安良任第一任站长,离开了医院一线工作。与此同时,院系大调整中,中山大学医学院、岭南大学医学院和光华医学院合校后成立华南医学院。陈安良兼任法医学教研组第一任主任和教授。这所医学院先后改名广州医学院、中山医学院以及(今天)中山医科大学。1960年,陈安良任广州市卫生局副局长。1949年起,陈安良长期任广州市公安局法医顾问。

“文化大革命”中的1969年秋,陈安良受到冲击,关进了监狱。她的子女后来回忆,“在狱中,所睡的床只有半块床板宽,根本无法转身。据他的同室难友后来谈及,父亲每晚都睡得很香,大打呼噜不止,后来问他为何这样安心睡觉时,他说:‘一生清白,有什么可怕!’”

1972年,64岁的陈安良重获自由。他被重新任命为广州市卫生防疫站站长,先后任广州市卫生局副局长、广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广州市科协主席和名誉主席。


陈安良是中国法医学界元老,中国人第一次知名于世界法医学界,正是他撰写的《头发分型》博士论文。他是广东现代法医事业奠基人,广州法医学会的创始人,专著《法医检验学》成为1949年后我国的第一本专业法医书籍。

在卫生防疫领域,陈安良提出灭鼠,基本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使广东消灭了鼠疫之患;他关心农村的厕所问题,提出建适合农村实际的直管水封坑位和化粪池吊档墙水封的厕所,可达到防蝇防臭和腐熟之效;他研究飞机低空低容量灭蚊剂的喷雾技术,是中国最早提出这一技术的专家;他对于广东省消灭日本血吸虫病和副霍乱、传染性肝炎等急性肠道传染病防治技术均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防疫卫生和流行病领域,陈安良尊重科学,表现出极高的专业精神。广州市曾经推出一个计划,就是在自来水中加氟防龋齿。这个项目取得过一定的防龋效果,并获得卫生部医学科学大会奖,陈安良还作为广州市代表亲自去领了奖。不过后来发现这个办法会导致出现斑釉牙等有害作用,陈安良马上组织人力进行调查和研究,最后广州市停止在自来水加氟。陈安良敢于否认自己,追求公众利益,令业内知情者感念和敬重。


陈安良主要专著:《毒瓦斯的防御及其中毒后的救治》(1935年)、《法医检验学(1964年公安部内部发行)、《劳动医学》(手稿)、《免疫学及其淋巴细胞因子干扰素》、《抑制性细胞与免疫平衡及某些疾病的关系》;论文:《垃圾处理——焚烧法》《吸烟与健康》《预防医学概述》、《劳动医学监测》《流行病学》《广州市正常人矽肺免疫水平测定》、《矽肺治疗前后免疫水平的测定》、《肾上腺皮质机能试验》、《农村粪便管理实验》、《动物实验在劳动医学领域的应用与评价》、《广州市环境元素和自来水加氟有关问题讨论意见》、《细菌战防御常规》、《霍乱与副霍乱》和《职业性锰中毒的防治》等。

参考资料:

1、从山沟里走出来的学者、专家和人民公仆:纪念父亲陈安良,陈成章、陈玲玑、陈韶章

2、把一生奉献给人民的陈安良同志,梅日新,广州文史,2008年

3、“井上睦雄证言”与侵华日军波字第8604部队的生化战罪恶,廖文,

4、《旷野一孤雁:黎力基传》,施拉德,崇真会

5、《巴色会来华宣教史》续集,施拉德

(本文参考了陈安良先生的子女陈成章、陈玲玑、陈韶章回忆父亲的文章,引用了陈安仁夫人的侄子刘成浩先生接受笔者采访的谈话记录,也得到樟坑径驻村艺术家王兆宇先生提供的资料照片和文献,一并致谢!)

作者单位: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商报社


 
 
大湾区
横琴税务创新模式获评制度创新最佳案例
长作香山人 啖荔赏美景
中山:门当户对“相亲” 7个项目“牵手”
惠州国家“地标”农产品增至15个
惠州:工商业乡村旅游等各行业逐步复苏
 
  • 天气
阅文集团在官方微博回应称,《西游记》等作品中标有“签约”和“授权发布”的字样,是指起点中文网和内容提供商(CP)的签约,并取得其正规授权,作品中标有VIP指的是收费产品,以确保出版内容频道和原创内容频道标注的一致性。”比如,当记者在起点读书搜索《封神演义》《儒林外史》《镜花缘》等其他古典名著时,则会标注该作品由某出版社或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授权制作发行,并且写明“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因为网文平台提供阅读服务本身也会产生一定的运营成本,如对文本进行录入、编辑甚至勘误等,其提供阅读服务的行为与将古典名著印刷出版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是将已经进入公有领域的作品向读者提供阅读服务,只是提供介质不同而已。
1
吴承恩“签约”网文平台?网友热议网上付费阅读经典名著
燕王好微巧,有个卫人说:“我能在棘刺尖上雕刻猕猴。微雕艺术家王叔远神乎其技,在长不盈寸的核桃里,雕刻出苏轼《后赤壁赋》的夜游故事,栩栩如生,“技亦灵怪”的微雕世界让人拍案惊奇。”燕王:“把你的刻刀给我看看。
2
商报副刊:微思维
敦煌藏经洞陈列馆、敦煌研究院院史陈列馆、敦煌研究院美术馆、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等场馆暂不开放。继故宫博物馆在五一实施有序开放后,著名的文化地标——敦煌莫高窟自2020年5月10日起恢复开放。△敦煌莫高窟远景据介绍,此前敦煌研究院下属的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已对外开放,而莫高窟开放后,由于所有游客预约购票前须提前申领“国家防疫信息码”(甘肃省外游客)或“甘肃省健康出行码”(甘肃省内游客)制度,(“健康码”为绿码的游客可预约购票,黄码或红码的游客不可购票),而榆林窟尚未实施网上预约制度,所以此次开放只针对莫高窟,榆林窟尚未对外开放。
3
敦煌莫高窟终于也要开放了!5月10日起可参观八大洞窟
德累斯顿古典大师画廊在疫情前刚刚完成了重装工作,它也是拉斐尔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西斯廷圣母》的所在地。5月5日,德国德累斯顿的古典大师画廊疫后重新开放,成为德国自从新冠病毒疫情实行“封城”政策以来,第一家恢复开放的博物馆。△西斯廷圣母是古典大师画廊最重要的馆藏勃兰登堡州现代艺术博物馆也是首批开放的博物馆之一。
4
欧洲多国博物馆计划重新开放
由此创造了与既往完全不同的“观看”体验和生活化的场景,带给受众强烈的交流感和陪伴感。△李子柒短视频截图。李子柒的视频展现了她的生活状态,但是又超越了单纯的生活展示。
5
美和艺术正在向日常生活回归
当前,盐田正大力推进“产业兴盐”,促进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滨海城区。
1
推进“产业兴盐” !盐田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滨海城区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刘若鹏就关注到新动能培育和5G网络建设,今年参会,他仍将重点关注“新基建”以及尖端制造等领域的问题。”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刘若鹏接受读创/深圳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全国“两会”,刘若鹏计划提出的建议将延续去年的一些想法,呼吁广东以及深圳抓住“新基建”机遇,继续加快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经济新动能。
2
全国人大代表刘若鹏:核心技术突破只能靠自己
今年是刘若鹏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的第三年,作为深圳本土成长起来的“80”后科技专家,回顾自己的履职经历,“创新”始终是刘若鹏频频提及的关键词。在2020全国”两会“召开前夕,5月8日,全国人大代表刘若鹏向深圳商报·读创畅谈自己的履职经历并寄语特区成立40周年。深圳商报记者 谭彪 陈小慧 实习生 严文彪 视频报道
3
视频 | “两会”会客厅:全国人大代表刘若鹏——40载!深圳仍是少年
4
习近平:世界各国应该以团结取代分歧、以理性消除偏见
5
习近平总书记牵挂贫困村脱贫故事:宁夏杨岭村旧貌换新颜
 
E办事
  • 办事八达通
  • 生活八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