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276

读创网首页 > 文化 >
老郑拆书|人类创造农业并被农业重塑
来源:读创/深圳商报
编辑:杨晚霞

◎郑渝川(书评人)

这本书以人类如何通过塑造世界、塑造自然、定义时间,从而开创了属于人类的发展空间,也最终反过来深刻的改变了人类自信这一论题为主轴,以环境、城市、科学、政治和日常生活为阐述重点,赋予读者一个观看人类史演进的全新视角。

  • ▲《被人类改变和改变人类的10万年:图说史前时代到21世纪》
    【英】杰里米·布莱克 著
    王喆、骆怡然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联合天际
    2019年10月


农业的诞生,让人类文明真正意义上得以出现。距今10000-16000年前后,在世界一些地方,包括非洲的尼罗河谷地、尼日尔河谷地、中东地区,早期人类学会了收割、研磨以及储藏野生谷类。这之后,人们开始有意识的培育作物,从事农耕活动。据考证,公元前9000年,叙利亚北部居民已经开始培育大粒谷物,包括二粒小麦、单粒小麦等早期品种。而公元前8000年,巴勒斯坦的杰里科也种植过同品种的小麦。公元前7000年前后的中国北部、公元前5000年的中美洲,也都有了农业的萌芽——如果根据世界地图绘制一幅农业起源和发展的据点图,我们对于时间进程又有足够的耐心,就会见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在不同地区种植特定的作物,更是体现了人类的聪明才智。小麦和大麦最早种植在中东地区,逐渐对外传播;在早期中国,北方种植小麦,而南方则种植水稻;在南美洲,有玉米、马铃薯、木薯、红辣椒、美洲南瓜和豆类;中美洲有玉米、丝兰等;非洲则贡献了小米和高粱;芋头出自新几内亚。不同的作物适应不同的湿度、土地排水能力、温差、土壤酸度,只有将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调试。

通过作物培育,提高了耕种收获的产量和质量。比如,野生的单粒小麦,茎秆脆弱易折,就很难收割,而人工培育的小麦品种谷粒更大、茎秆也更加结实。英国历史学家、埃克塞特历史学教授、英国外交政策研究所研究员杰里米·布莱克在其所著的《被人类改变和改变人类的10万年:图说史前时代到21世纪》一书中深入探讨了农业诞生对于人类社会发展所带来的革命性影响。

《被人类改变和改变人类的10万年:图说史前时代到21世纪》这本书还谈到,根据考古学家的考证和检测,作物培育、土地垦殖、农业工具的发展让早期人类砍伐了部分林木,这为定居点出现提供了材料。人类在农业发展中还发展出研磨、储藏和烹饪技术。

这之后,粮食的富余、定居点的扩大,推动了早期的人类社会开始出现社会分工,形成了最早意义上的阶层分化,开始为家庭、部落、城邦和国家的出现创造条件。

早期人类培育作物的同时,还在进行另一项性质类似并同样深刻改变了人类生存和发展方式的工作:驯化动物。《被人类改变和改变人类的10万年:图说史前时代到21世纪》书中指出,驯化动物之前,人类经常通过打猎以动物作为食物,后来开始驯化、饲养动物,这对于人类自身演化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比如,一些饲养奶牛并引用牛奶的早期部落,终于迎来了基因突变,终结了部落人口的乳糖不耐症,这之后,人类中的部分人口就可以通过牛奶来增进营养。

家畜的皮毛可以被用作制作衣物、鞋袜。狗负责看家护院及协助打猎。牛、马用来干重活,包括搬运货物、拉犁耕地,还可以载运人们行进。这些应用均帮助人类节省了大量体力,让早期人类社会的发展继续向上延续。《被人类改变和改变人类的10万年:图说史前时代到21世纪》书中谈到,在不同地区,山羊、绵羊、羊驼、蜜蜂、火鸡、牦牛、骆驼等动物都经驯化被纳入了人类的生产、生活体系。当然,驯化动物也带来了早期人类始料不及的后果,例如将流感、结核等疾病传染给了人类。

《被人类改变和改变人类的10万年:图说史前时代到21世纪》这本书以精彩丰富的文字和数百幅插图,展现了人类从史前时代到21世纪的10万年间不同时代的文明发展进程,将世界不同地区、不同文明在同一历史时期的发展过程整理后纳入在一起,让读者更为清晰的了解历史进程。这本书以人类如何通过塑造世界、塑造自然、定义时间,从而开创了属于人类的发展空间,也最终反过来深刻的改变了人类自信这一论题为主轴,以环境、城市、科学、政治和日常生活为阐述重点,赋予读者一个观看人类史演进的全新视角。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忠实于人类演化发展在全球不同地区、空间的时间(根据考古实证确定)顺序,在各时期叙述中较为平衡的讲述了欧洲、亚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等不同大洲的文明发展、历史演进过程,还力求客观的分析了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打破了欧美国家历史普及、通识教育读本中常见的西方中心论视角。


作者简介

郑渝川:资深书痴,买书如山倒,“剁手”频率高。书评、时评作家,现居成都。千余篇书评见于《深圳特区报》《信息时报》《广州日报》《上海证券报》等国内多家报媒。


 
 
 
  • 天气
临近春节,年味儿渐浓,人气爆棚的深圳欢乐灯会里张灯结彩,洋溢着喜庆的节日气氛。
1
打造世界故事共同体 欢乐灯会迎来三万海外观众
中英街界碑成功入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深圳市文物保护工作的一座里程碑,也极大地提高了深圳文物保护工作者的自信心。
2
福田区文物翘楚,距今770多年历史,专家呼吁黄默堂墓升级“国保”
近日,深圳十余位文艺家前往越南富国岛采风创作。
3
以诗抒情,以文寄怀,以摄影遣兴!深圳文艺家赴越南富国岛采风创作
1月19号晚,由宝安区文联、新桥上寮股份合作公司、新桥街道上寮社区党委支持,宝安区宗圣曾子文化推广中心精心创作的歌舞情景剧《中华·家风》在新桥街道上寮社区开演,精彩的演出赢得阵阵叫好声。
4
孝亲家风代代传,《中华·家风》为宝安上寮社区添年味
近日,宝安区壁画数字化保护成果展在深圳(宝安)劳务工博物馆开展,本次展览由宝安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石岩街道党建服务中心主办,由深圳(宝安)劳务工博物馆、龙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承办。
5
记录宝安民间风情历史 宝安区壁画数字化保护成果展开展
当前,盐田正大力推进“产业兴盐”,促进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滨海城区。
1
推进“产业兴盐” !盐田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滨海城区
【读创/深圳商报广州1月16日电】(特派记者陈小慧苑伟斌)1月16日上午,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深圳代表团举行媒体开放日活动。△16日上午,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深圳代表团举行媒体开放日活动。△媒体记者提问读创/深圳商报记者谭彪摄有记者问到深圳在科技创新上有什么具体措施。
2
深圳代表团举行“媒体开放日”活动 王伟中陈如桂答记者问
在技术层面,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台,将数据沉淀至统一的数据池中。同时,对所归集数据进行清洗、加工、结构化处理,为下一步数据的使用提供前提条件。卢旭蕾坦言,近年来,虽然各地出台相关引导政策,推动数据归集、整合工作,但推行过程中存在数据整合难、部门间不配合等问题,数据孤岛现象普遍存在,各企事业单位、委办局、区域政府在点、线、面层面形成的数据缺乏统一规划与标准,在重复劳动的同时无法打通数据的归集与有效治理,最终导致“数据烟囱”林立。
3
在深省人大代表卢旭蕾建议:建统一数据中台,破“烟囱林立”
作为全国首家新型科研机构,1996年成立的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20多年来逐渐探索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清华珠三角研究院与港澳大学、创新机构的合作也取得重要进展,为大湾区协同创新探索了有效合作路径和机制。”1月14日,在深省人大代表嵇世山走上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的首场“代表通道”,就粤港澳大湾区产学研深度融合问题答记者问。读创/深圳商报特派记者陈小慧“我国科技创新从大学主导科技成果转化,到以企业为创新主体,中间需要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过渡环节,而新型研发机构正是完成这些中间环节非常有效的组织形式。
4
湾区协同创新:产学研深度融合来探路
朱海生说,大湾区主要城市已实现扫码乘坐地铁、公交,但各城之间尚未实现“一码通行”,甚至同一城市的地铁和公交二维码也不互通。一是在大湾区城市间建立统一标准体系,实现跨城市、跨交通工具的“一码通行”,并逐步拓展到消费、出行、医疗等领域,实现“路通、码通、支付通、物流通”。”省政协委员朱海生告诉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5
省政协委员朱海生建议打通“毛细血管”,实现大湾区“一码通行”
 
E办事
  • 办事八达通
  • 生活八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