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现车非常抢手,你再不买就要等很久了。”上周末,陈先生选购本田某款车型时,4S店销售顾问这样告诉他。稍加考虑之后,陈先生当即全款订购了车辆。“主要是怕要等好久才有车。”陈先生说,因为供应量不多,他购买的车型没有任何优惠,而一个月前他刚打算买车的时候,这位销售顾问还承诺给他一定优惠。
记者在走访江门市区多家品牌4S店时发现,许多车型存在供给紧张的现象,部分热销车型甚至一车难求。4S店现车短缺的背后,是“缺芯”问题正蔓延至汽车领域。由于多重因素影响,不少芯片厂商减产、停产,导致不少汽车厂商陷入“芯荒”尴尬境地之中。
智能汽车需要更多的MCU芯片。
现车短缺 汽车经销商交车难
“目前大部分热销车型都没有现车,需要客户先预定,预计一个月甚至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可以交付到客户手中。”从一汽大众、奇瑞、星途、东风本田到梅赛德斯-奔驰,根据相关销售人员的介绍,交车难成为许多汽车经销商面临的问题。
交车难的背后,是各大车企因芯片短缺实施的减产计划所导致。星途江门中博星达4S店总经理吕科桦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厂家就下发了相关的减产计划,这导致他们拿到的新车变少了。
吕科桦表示,未进入5月之前,依靠每月运来的新车尚能维持正常的销售需求。但不过短短几天的时间,现车难求的“阵痛”就开始被迅速放大。“到了5月,库存车已经全部卖光了,这个月运来的新车也已逐渐交付给之前订车的客户。”吕科桦说,让他觉得无奈的是,甚至是店里的展车,都已经所剩无几。
而作为“缺芯”重灾区的一汽大众,其经销商的处境也不好过。一汽大众江门钜荣4S店的销售人员就告诉记者,目前速腾、宝来、高尔夫、探歌等热门车型均较为紧缺,产能不足,只能多与厂家沟通,以满足客户的用车需求。“店里现在热销车型的存货都不多,供货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东风本田一位4S店销售人员也表示,目前店里的存货很少,尤其是思域和CR-V。
受汽车芯片影响,许多车型存在供给紧张的现象。
多重原因 芯片制造商无法及时增产
那么,为何汽车缺了芯片不行?汽车的“缺芯”危机是怎么酿成的?“一辆车要用几百上千个芯片,缺一个就会导致整车无法生产,当前车企主要缺少的是MCU芯片。”从事汽车行业超20年的WEY江门店总经理甄健威告诉记者,MCU又称微控制单元,其芯片是汽车的大脑,是实现汽车智能化的关键。当车主在车上控制车窗、雨刷、空调及影音系统时,就是MCU芯片在发挥作用。随着汽车新四化的升级,车企对MCU的需求大幅提升。一般情况下,一辆传统汽车需要70颗以上的MCU芯片,智能汽车甚至需要300颗以上。“据我了解,具备车规级芯片设计和制造能力的企业本身就不多,全球都屈指可数,而汽车芯片制造巨头偏偏在最紧张的时刻遭遇不测。”甄健威说。今年3月22日,日本芯片制造商瑞萨电子的一家工厂起火,需要一个月才能恢复生产,而瑞萨电子是全球汽车芯片第一大制造商。稍早时候,美国德克萨斯州因冬季风雪大面积停电,导致全球排名前列的汽车芯片生产商恩智浦半导体和英飞凌科技不得不停产。
“除了短期的自然因素外,疫情导致的供应链减产,也是这一轮‘缺芯’危机的导火索。”江门市汽车流通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张伟星表示,去年第二季度开始,主要车企因疫情降低产量,汽车芯片订单相应减少。与此同时,疫情期间的“居家令”催生大量电脑、手机、游戏机需求,电子产品芯片订单猛增,促使芯片生产商将资源向电子产品芯片倾斜。今年以来,汽车芯片需求超预期反弹,但因整体产能紧张,芯片制造商无法及时为车企增产。
供不应求 不少车型涨价
在“缺芯”危机扩大化的趋势下,市场逐渐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由此,记者了解到,不少汽车厂家、汽车经销商已经上调了销售价格。以特斯拉为例,今年3月以来就分别上调了Model Y和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价格,分别为8000元和1000元,官方解释是生产制造成本上涨。
记者从东风本田江门金乐4S店了解到,由于芯片短缺,市场终端优惠已经开始上调,在售的畅销车型思域、CR-V的落地价格均上涨了两千元至三千元。奇瑞汽车江门店负责人透露,像奇瑞虎8、虎7这两款主力车型,因为缺芯片的问题,产能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价格也水涨船高。以虎8为例,最多的时候优惠幅度达1.8万元,而现在的行情只有1.5万元的优惠。
一汽大众江门钜荣4S店的销售人员也告诉记者,目前一汽大众多款畅销车型的终端价格都有不同幅度上涨。以速腾280舒适版为例,其4月落地价格在15万元左右,到了5月落地已经在15.8万元左右,且未来优惠幅度可能会越来越低。
豪华车同样出现调价的情况。奔驰江门合礼4S店一名销售人员表示,目前已经收紧了对旗下热销车型的优惠政策,如奔驰E级如今的优惠额度为2.8万元左右,而在3月,优惠额度为3.3万元。“基本上店内所有的车型都需要预定,多款车型都有客户在排队,所以我们不能保证最近订车客户的具体提车时间。”该名销售人员说。
各方“强芯” 有望缓解“芯荒”
随着汽车芯片短缺问题的不断发酵,“强芯”已经成为共识。今年2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电子信息司与主要汽车芯片供应企业代表进行了座谈交流,建议汽车芯片供应企业高度重视中国市场,加大产能调配力度,提升流通环节效应,与上下游企业加强协同,努力缓解汽车芯片供应紧张问题。今年2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编制了《汽车半导体供需对接手册》并发布,进一步疏通汽车芯片的供需信息渠道,为供需双方搭建了交流合作平台。
与此同时,车企也开始展开“自救”。丰田、大众、戴姆勒等跨国车企正考虑延长半导体采购合同期限,博世也被曝出正在与存储芯片企业商谈签订长期供货合同。国内车企方面,今年以来,比亚迪、吉利、上汽、东风、一汽、北汽、长城等车企也相继在车载芯片市场有所动作。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近期就表示,吉利汽车已全面排查芯片供应风险,结合2021年销售目标,根据风险等级,向供应商锁定3—6个月长期订单,做到提前锁定,确保生产不受影响。此外,吉利汽车也积极规划芯片选型应用,建立与芯片供应商的直接沟通渠道。
“今年下半年,随着应对措施的实施,紧张局面应该会有明显缓解。”张伟星表示,在厂商积极的生产调配等举措下,此前备受关注的芯片缺货问题对终端销售带来的影响将从下半年开始逐渐缓解,供不应求的情况会得到改善。目前,台积电已经将MCU产量提高60%,随着台积电产能的释放,预计芯片短缺将在七八月大幅缓解。
来源:江门日报
审读:喻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