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文化评论员 杨青
白岩松说:“鲍勃·迪伦是丈量中国与世界距离的符号”。
2011年4月鲍勃·迪伦演唱会从台北唱到北京,又从上海唱到香港, 70岁的鲍勃·迪伦首次在中国登台演出。十年前的深圳,只是被鲍勃·迪伦路过。
2019年秋季,鲍勃·迪伦艺术大展在上海开展,2020年移师北京,2020年岁末,12月23日,鲍勃·迪伦艺术大展终于来到深圳木星美术馆,这一次深圳那些有梦想、有理想,不甘心再次被鲍勃·迪伦路过的深圳的策展人们,千方百计把计划中没有的深圳站添加到了日程中。深圳的鲍勃·迪伦歌迷曾经北上南下追偶像演唱会的经历,这次面对偶像的艺术大展,终于可以在家门口轻松看展,这一次,深圳没有被路过。
深圳虽跻身国内一线城市,但作为仅有40岁的年轻城市,和资深的北上广这些老大哥相比,一遇文化事件就矮了一头,尤其是面对世界级的文化事件,深圳总被路过。而文艺青年不是北上京沪就得南下香港去看更多的世界级的展览和演出。
好在深圳总有一些同样有梦想不放弃的年轻人,作为主办方这次他们没有再让鲍勃·迪伦路过,而是各种努力让鲍勃·迪伦在深圳落了地,近三个月的展期,虽然没有预期的火爆,但作为一个世界级的展览,内容扎实,呈现独特,让深圳的鲍勃·迪伦迷过了一把瘾。而观众对展览的反馈也让人开心地发现:面对鲍勃·迪伦,深圳人与世界的距离并不遥远。
8岁的悠儿作为一个资深的鲍勃·迪伦迷有一年半的历史了。他最喜欢的鲍勃·迪伦的歌是《Forever Young》,可以一听一中午,听完会有一连串的问题:为什么人可以永远年轻?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知道鲍勃·迪伦吗?他为什么那么厉害?他现在在哪儿?悠儿想弹吉它,想见偶像,想成为鲍勃·迪伦一样的人。
在鲍勃·迪伦艺术大展现场,悠儿找到了《Forever Young》的手稿,高兴地吐着舌头合影。
(深圳展出的是另一个版本)
8岁的悠儿爱上80岁的鲍勃·迪伦,是因为一套《鲍勃·迪伦诗歌绘本》,共有4本,其中一本书名就是《Forever Young》,这次阖家集体出动,陪娃追星。
参展前,一家四口一起听鲍勃·迪伦的金曲,找出绘本回顾复习,搜百度,刷抖音找鲍勃·迪伦相关的歌曲;参观展览时看了鲍勃·迪伦的歌曲手稿和原创素描,赏绘画、触铁艺,听讲解,妈妈发现两个孩子比她想象中投入多了
在崇尚阅读的深圳,因为一套绘本的导引,让8岁的深圳娃迷上了80岁的美国摇滚行吟诗人,这个链接让悠儿在鲍勃·迪伦展览的现场,看得津津有味。对悠儿来说,从阅读和歌唱走进鲍勃·迪伦的现场,有更多的惊喜等着他,除了歌词旁边的素描,还有油画、纸本水墨、雕塑铁艺,想成为鲍勃·迪伦那样的人,除了学吉它以外,还有更多的路径可以接近。
Dimi八岁半的女儿想去看鲍勃·迪伦展,她觉得不能把五岁半的儿子丢下,更不能牺牲队友,因为当年拍拖时两人一起去香港看过鲍勃·迪伦的现场,于是阖家前往,哪怕后半程五岁半的儿子一直伏在爸爸的肩头昏睡。
深圳的家庭作为这个城市最基础最活跃的细胞,在城市文化氛围的营造和市民整体素质的提升上,一直在默默前行。
高二的学子G周末赶在展览结束前,跟妈妈一起出动,一直热爱艺术的她在朋友圈打卡九宫格,以“消极上学积极搞艺术”作结。妈妈觉得看展也是学习,只要孩子愿意,换换脑子更好。深圳的孩子视野开阔是一个个画展,一场场音乐会,一个个讲座,慢慢薰出来的。
另一位准备申请国外大学的高中学子,来看展为的是取经,因为他们几个同学正在筹划一场作品展,如何布展才是他观展的重点。
在展场外的大海报下,一位正在和鲍勃·迪伦展的大海报合影的年轻人总结说:这个老头怎么夸他都不为过。
在深圳,鲍勃·迪伦真幸运,而深圳人和世界的距离的确并不遥远。
审读 谭录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