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287

读创网首页 > 速读深圳 >
记者实地探访深圳“第二病区” | 累计收治79名核酸“阴性”患者,最小患者7个多月
来源:读创/深圳商报
编辑:杨晚霞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郑健阳 文灿/文 李博/图

疫情严峻,日前,深圳开启“第二病区”,收治两次核酸结果为阴性的疑似病例患者,缓解第三人民医院的压力。

2月2日,记者实地探访第二病区之一——由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以下简称“南医大深圳医院”)组建的禾正病区传染隔离病房。截至2月2日中午,该病区累计收治患者79名,患者中最小年龄为7个多月,最大年龄73岁。医护人员表示,这些患者目前还面临心理压力,在做好医学观察护理的同时还要做好心理舒缓。

100多人36小时奋战
从无到有建成隔离病房

近日,天津又现一例4次病毒核酸检测才呈阳性的确诊病例,虽然禾正病区接收的是两次核酸结果为阴性的疑似病例患者,但鉴于有的患者的阳性表达比较慢等原因,禾正病区的患者仍需进行隔离治疗,所以,南医大深圳医院必须先将普通病房改造为隔离病房。

大年初二确定任务,南医大深圳医院就要开始改造还不具备开业条件的禾正医院。“可禾正医院还不具备开业条件,病房里空空荡荡没有基本的医疗设备,没有后勤、保洁人员,没有信息系统,病房不符合传染病收治条件。”南医大深圳医院党委书记、禾正病区总指挥肖烈辉说,“大年初四就要开始接收病人,我们要在一天两夜改造好禾正病区。”


在筹建小组100多人的努力下,经过36小时的奋战,大年初四,禾正病区两层楼110张病床布置完毕,终于达到接诊标准。


清洁区进入污染区经四道门
隔离板细缝都不能放过

在部分即将投入使用的感染病区,原来空旷的普通病区要通过增设隔离板才能被改造成具备清洁、污染双通道。记者留意到,隔板的缝隙上贴有胶纸。此次临危受命的南医大深圳医院禾正病区一病区主任王钧有过非典经历,他告诉记者,因为冠状病毒有可能在空气中传播,“即使一点点缝隙都不能放过,用胶纸贴住防止清洁区被污染。”



从清洁区进入污染区,医护人员要经过四道门,淋浴换上干净手术内衣后才能通过第一道门进入缓冲区,在缓冲区换上防护服才能进入清洁区,推开第四道门才正式进入隔离病房中的污染区。目前,每间病房设置两张床位。病房窗户可以打开,但把手处被铁丝绑好。“隔离时间长了,患者情绪容易有波动,所以我们要做好空气流通的同时防治他们有危险。”王钧说。

有婴儿有老人
患者心理波动比较大

肖烈辉介绍,禾正病区目前收治的患者年龄跨度比较大,从7个月大的婴儿到70多岁的老人都有,还有孕妇,不少患者都有基础疾病,这给治疗和隔离带来不少难度,所以南医大深圳医院要调派胸外科、儿科、中医科、超声科、医学影像中心、健康管理中心等科室的医生和护理骨干前来支援。

“现在最担心的是隔离患者出现脑卒中等突发疾病,医院本部还派出相关专家到禾正病区。”王钧说,近日,有一位60多岁的脑梗阻患者突然低血糖发生抽搐,医生护士就得立即进行急救。此外,7个月大的婴儿还需要调配儿童餐,医院都会尽力满足患者的需求。

“因为隔离在病房中,不少患者情绪波动比较大,这是此前很少被关注的问题,此次为患者提供心理安慰也是护理工作的重点。”一病区护士长汪琰彦说,有一位妈妈陪伴着3岁的女儿隔离护理了多天,最后这位妈妈向护士哭诉,想换爸爸来陪护。“可是一换爸爸来,爸爸就成密切接触者了,我们只能安抚她,尽量满足她生活上的需求。”


不吃不喝不上厕所6小时
防护设备紧缺急需解决

肖烈辉说,此次着急人员到禾正病区,没想到医院院内顿时掀起请战热潮,先后有300余人主动报名,很多都是经历过非典的“老兵”,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但他也明白,此次疫战异常艰苦,医疗防护物资十分紧缺。

在隔离病房,因为防护服紧缺,护士们每次值班从4小时增加至6小时,6个小时内不吃不喝不上厕所,一名护士管20来位患者,且隔离患者没有家属陪伴,这又给护士增加了工作量。

“每一位患者一出院,护士还要对病房进行消毒,每一位护士结束工作时都精疲力尽。”汪琰彦说。

【读创新闻】+

“非典”老兵不打乱仗
先做预案严防死守

派遣了这么多业务骨干到禾正病区,南医大深圳医院本部的医护资源是否存在压力?能否应付接下来或会出现的高峰期?

在南医大深圳医院门诊大厅门口,记者见到,儿童发热门诊和成人发热门诊各有入口,头戴防护面罩的护士会在门口测量体温,患者人数较少,秩序井然。


南医大深圳医院院长廖四照告诉记者,南医大深圳医院很多领导和医生都是从当年的“非典”战役中走来,有着丰富的战疫经验,所以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来袭,他们是能把问题想在前头,提前做好应付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预案。即使分派了骨干到禾正病区,医院本部从隔离手段到医护人员,还是可以应付目前的诊疗需求。

疫情来袭,医院领导高度重视疫情防控,组织召开紧急会议,亲自部署防控工作,督促机关及时下发通知,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工作,每日亲赴一线检查布置工作,并及时组织全院人员学习国家推出的最新诊疗方案,了解疫情和诊治的变化,普及和更新疫情防控知识。

“分工明确,不打乱仗,各司其职,每个部门啊谁负责物资的调配,谁负责后勤保障,谁负责医疗?谁负责人力资源的调配,谁负责宣教?”廖四照说,“每天早上还要报数据,包括当天发热门诊量、隔离病房留观量、住院病人的发烧病例数量等,还要关注医务人员有没有发烧,全院员工的动向和防护物资数量等,这些都是防控中的重要数据。”

而因为有了非典经验,南医大深圳医院从一开始就做好了隔离防感染的措施,制定各项应急预案,开设发热门诊,加强发热病例预检分诊管理;设置隔离病区,为一线医务人员准备隔离用房,开设专用电梯;迅速组织人员采购补充防护用品,保障临床一线应急人员防护用品的需求,做好各项感控管理工作。

廖四照介绍其中的细节,医院封掉所有的门,只留一个大门,所有进门诊的人都要测量体温,随着就诊人员的增多,医院还要购置红外线体外体温计。开辟专供发热门诊的封闭性CT检查通道。医院连夜在急诊科开辟了8间医学观察病房,供疑似病例医学观察之用。并迅速制定医护人员的工作流程,如何换防护服,如何从清洁区到污染区等都有流程指引。随着疫情发展,深圳出现了儿童确诊患者,医院及时开辟儿童和成人的发热门诊,并调派二科主任坐镇。住院病人如果发烧作何处理?医院也制定出应急预案。

经市卫健委临时批准,南医大深圳医院也能开展病毒检测,加快确诊速度,“有进有出,患者诊疗不会出现肠梗阻。”廖四照说,此外,加强医务人员的排查,进行数据跟踪,一定确保医务人员不受感染。“这些都是我们在非典时期积累下的宝贵经验。”


 
 
 
  • 天气
”近日,中国音乐家协会推出“全国优秀‘战疫’公益歌曲展播”,包括深圳文艺工作者创作的歌曲《拿出勇气》《超越恐惧》在内,共有18首作品接连唱响,鼓舞军民士气,用歌声为武汉加油,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凝聚强大精神力量。”△音乐人何沐阳在“全国优秀‘战疫’公益歌曲展播”中,另一首来自深圳的作品《超越恐惧》由深圳著名诗人、词作家唐跃生作词,湖北省音协副主席方石作曲。面对抗击疫情中涌现的一个个感人故事、暖心画面,中国广大音乐工作者自觉担当、快速反应,陆续推出了《手拉手心连心》《生命线上的守护者》《拿出勇气》《超越恐惧》《最美英雄》《你有多美》《生命之歌》《最美的逆行》《我在你身边》等多首原创公益歌曲,鼓舞奋战在疫情一线的医务人员,激励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奋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1
这场“战疫”一定能赢!深圳文艺工作者创作多首公益歌曲
1月31日,值此全国上下战“疫”之际,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优酷、海秀娱乐联合发起,《危机先生》全剧组演员与四川台主持人共同录制的公益歌曲《我们一定会胜利》发布
2
文艺作品传递能量,首支群星抗疫公益歌曲《我们一定会胜利》发布
大年初五,原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副会长,现任上海唐德影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军发布了一篇《请共同商议对院线与影城如何实施政策扶持》的倡议书。
3
对抗院线压力,王晶甄子丹《肥龙过江》今日网播
导演吴强表示,为了第二季整体的连贯性和默契度,就连剧中的一些配角,以及幕后的工作人员也都是原班人马。
4
《奈何BOSS要娶我2》即将回归!原班人马继续发糖
记者1月30日从深圳总部企业中建科工获悉,在目前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紧张施工阶段。
5
深企驰援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
当前,盐田正大力推进“产业兴盐”,促进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滨海城区。
1
推进“产业兴盐” !盐田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滨海城区
深圳机场里也有深圳手信。记者注意到,在“深圳手信”里,精选出品味改革开放的6种味道,都有一个关键词,比如“澎湃”,深圳手信“黄金烤丝”,是深圳“宝芝霖”公司的杰作。“敢为天下先”的深圳,满地“豪情”,深圳手信“沙井蚝情”,礼献“豪情”的味道。
2
深圳手信:一张特色购物新名片
读创/深圳商报评论员胡蓉反映个人和企业信用行为的信用报告,被形象地称为“经济身份证”,数日前,这张事关亿万人切身利益的“经济身份证”升级了。如此,“经济身份证”才不会留下污点,信用价值才能发挥更大作用。这张“信用之网”越是编织得严密、发布得及时准确,就越能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升社会经济的运行效率。
3
“经济身份证”升级凸显信用价值
【读创/深圳商报广州1月16日电】(特派记者陈小慧苑伟斌)1月16日上午,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深圳代表团举行媒体开放日活动。△16日上午,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深圳代表团举行媒体开放日活动。△媒体记者提问读创/深圳商报记者谭彪摄有记者问到深圳在科技创新上有什么具体措施。
4
深圳代表团举行“媒体开放日”活动 王伟中陈如桂答记者问
在技术层面,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台,将数据沉淀至统一的数据池中。同时,对所归集数据进行清洗、加工、结构化处理,为下一步数据的使用提供前提条件。卢旭蕾坦言,近年来,虽然各地出台相关引导政策,推动数据归集、整合工作,但推行过程中存在数据整合难、部门间不配合等问题,数据孤岛现象普遍存在,各企事业单位、委办局、区域政府在点、线、面层面形成的数据缺乏统一规划与标准,在重复劳动的同时无法打通数据的归集与有效治理,最终导致“数据烟囱”林立。
5
在深省人大代表卢旭蕾建议:建统一数据中台,破“烟囱林立”
 
E办事
  • 办事八达通
  • 生活八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