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272
时代新匠人 | 潘占春:让航天离深圳青少年更近
频道
2019/10/05/ 17:34
编辑:陈旭
来源:

编者按:

每一个时代,都会随着新产业的诞生而涌现新职业。从数据管理师,到电竞经营师,从职业科普人到无人机飞手,这既是技术进步带来的产业变化,也是观念衍进催生的社会进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深圳商报/读创从今天起推出《时代新匠人》专栏,通过普通个体的职业变化展现我们这座城市的时代风采。

深圳商报记者 刘娥 文/图


Δ深圳市绿航星际太空科技研究院理事长潘占春,他是中国首批航天员之一,现在转做科普人,同时也是科技传播的推动者。

“在深圳做航天科普,目前为止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反倒是孩子们热情很高,让我很有动力。”近日,潘占春在接受深圳商报记者独家专访时如是说。

从我国空军一名优秀的歼击机飞行员,到1998年成为中国首批14名航天员之一,再到转业到深圳市绿航星际太空科技研究院担任理事长,潘占春转做科普人,将航天梦的种子播撒在鹏城少年身上。

中国的航天事业,既要“上天”也要“落地”。他表示:“要把高大上的航天知识转化为让青少年听得懂看得见的知识,让他们能真切感受到航天并不神秘,距离大众也不遥远,将来可能也参与进来。”对于新匠人的理解,他说重在一个“新”字。不管是在哪一个领域,都需要保持对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做到求“精”、求“新”。

┃从航天人转做科普人

潘占春和深圳结缘,源自军民融合项目——深圳市绿航星际太空科技研究院。此前,在中国航天员中心服役的潘占春,因为有着丰富的航天员训练经验,作为专家经常来深参与筹备该研究院。

“当时十几家建造单位需要统筹,这里还什么都没有,我们几个人铺着图纸顶着太阳,就这么筹备起来。”即便条件艰苦,研究院终于在2014年挂牌成立。除北京本部之外,这是中国航天员中心开展基础科学研究、科技成果转化、航天科普教育及国际交流合作的唯一综合性平台。


2017年,眼看着一手参与筹备的180实验舱在完成科研任务后,因没有后续任务处于闲置状态,潘占春心中有许多不舍。“科研任务完成,还可以做科普!”潘占春希望将这个航天科研项目的科普价值挖掘出来。2018年1月,潘占春独自一人南下深圳,并决意长期驻扎在这里,从事科研和科普工作。

┃挖掘180实验舱的科普价值

180实验舱,也叫绿航星际太空舱。它由中国航天员中心提供技术支持,用于开展4人180天受控生态生保系统集成试验,主要为研究地外生存系统服务。“人对太空航天地外生存有天生向往,利用研究院资源做航天科普,本身对中小学生有吸引力。”潘占春坚信,以180实验舱为载体,一定能挖掘出更多航天科普知识。

潘占春认为,做科普,研究院有工程方面的优势。作为受控生态生保系统集成试验项目,180实验舱具有循环利用清洁能力。“拆分出180实验舱的循环利用系统,展示系统如何利用电解水来制造氢气,进而制造氢能燃料电池。”他决定把大实验放小,拆分成小型系统推向学校,同时进行科学老师培训,把航天知识变为孩子们听得懂的知识。此外,潘占春认为,研究院对于航天员心理素质训练、团队构建的训练办法,可以转过来为学校师生传播,帮助学生克服考试紧张情绪,他又将这些相关知识送进校园。


除了航天科普进校园,潘占春同时希望航天员培训相关的知识能够惠及百姓生活。“180实验舱呈现了航天员地外生存的场景,航天员身处其中远离家人朋友,工作枯燥乏味,加上设备本身有噪音,又是狭小空间,这些问题很容易给航天员带来睡眠障碍。但航天员为了保持良好的体能,必须按规定时间保证睡眠。”基于研究院专门就解决航天员睡眠障碍做过的研究,潘占春决定,把这项研究转变为针对睡眠障碍人群的治疗手段,并推向社会。

同时,潘占春希望将航天食品的高技术标准向社会传播。研究院已研制成功的航天食品有低嘌呤啤酒,还有完全没有沉淀的全豆豆浆等。这些食品采用研究院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科技手段研发,满足航天员食用的高标准:安全、营养、健康。他为将这些产品和企业对接,积极寻找机会。

┃“做航天科普,我很自豪”

在潘占春的主导下,研究院将科普工作视为工作重点之一,还成立了以航天员、科技工作者为主体的科普队伍,累计投入数百万元建设专业航天科普展厅,并在官方网站开辟了专门的科普栏目。研究院已成为“深圳市航天科普教育基地”,年均开展科普活动100余场次、接待观众8000余人次。

除了在研究院开展科普工作,潘占春还是深圳市科技传播促进会会长,致力于开展科学技术传播。在全市科普活动中,经常可以看到他的身影。在近日举行的2019年全国科普日宝安区现场,他推动研究院与促进会资源整合,为西乡中学(初中部)上千名师生带来一场航天科普盛宴,打造全新的科普活动与学校教学结合新模式。

当天上午的采访一结束,潘占春开始准备下午一所学校的科普讲座。即使科普工作忙累,但“每次一讲航天,孩子们都特别积极好学,我特别喜欢听他们提问题。”潘占春说,在做航天科普中,他感受到一种自豪感和幸福感。

在潘占春看来,航天科普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可以起到很好的职业引领作用。“载人航天并不只是航天员的事,背后是一个系统的支持。做不了航天员,你可以从食品、工程、医学等领域去为航天事业做贡献。最重要的是,激发他们对科技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为之努力探索,将来为国家做贡献。”


推荐
我和我的祖国
专题
大国重器
专题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专题
深圳全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专题
爱国情 奋斗者
专题
专题
我和我的祖国
专题
大国重器
专题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专题
深圳全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专题
爱国情 奋斗者
专题
政策解读
科技
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