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教育厅印发《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7年)》,明确重点启动课程教学改革“六大行动”计划,通过建立一套破解教学改革重难点问题的有效工作机制,培育一批深入实施新课程的示范区、示范学校,研制一套课程教学改革转化落地的工具支架,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骨干队伍,形成一批改革成果显著、育人要求有效落实的典型案例,打造实施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的广东样本。
《方案》提出,对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进行全学段、全类型、全链条整体设计,促进各实施环节和要素有序衔接。形成校内向校外延伸、课内和课后一体、分科与综合并重、分层与分类同步的课程结构,构建素养导向、发展为本的广东特色基础教育课程实施体系。
学前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义务教育坚持零起点教学,小学低年级开发开设综合化、活动化、游戏化课程。全面启动项目式学习,提炼项目化学习的关键流程和技术。完善“一综合+两分科”地方课程设置,科学分配地方课程开设时间。普通高中加快推进分类改革,形成科技、人文、外语、体育、艺术等课程分类建设方案,依托课程办出水平、办出特色、提高品质,增加高中教育选择性,为每一位学生全面成长创造条件。
《方案》提出,加强课程方案的学校校本化实施。义务教育学校须统筹设置三类课程,以国家课程为主体,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重要拓展和有益补充,统筹课内外学习安排,有效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创造条件开展体育锻炼、艺术活动、科学探究、班团队活动、劳动与社会实践等。普通高中保证开齐开好必修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特长优势和发展需要,找准实施高中课程方案和高考综合改革的有机衔接路径,提供分层分类、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建设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系列,形成多样化有特色的普通高中办学格局。
在育人方式变革行动中,数字赋能很关键。《方案》提出,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探索线上线下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深度融合,创设学生为中心的跨时空、多资源、开放性的学习环境,探索基于数据的个性化学习、基于情境的探究式学习、基于场景感知的体验式学习、基于线上线下协作共同体的建构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积极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需求,通过多维度学情分析推送个性化提升资源,实现精准教学和个性化辅导。
在关键素养提质行动中,《方案》着重提到加强学生阅读素养,全面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大力加强学生数学素养。
比如,结合各科课程教学要求遴选阅读书目,整体构建涵盖各学段的全科分级阅读书目清单。将科学教育作为课后服务的重要内容,每所义务教育学校至少提供1个科学教育类的课后服务项目,以科普讲座、科学实验探究、科技创新、工程实践等形式组织开展。引导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场馆、高新科技企业等主动对接中小学,倡导联合共建创新实验室、科普站、人才培育班,探索大学、中小学“双导师”制,向学生开放场所和专业资源。加强数学课程一体化建设,实施小初高纵向衔接的数学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推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组织开展中小学人工智能、机器人、数据分析研究等各类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活动。
在评价改革深化行动中,《方案》提出,深化素养导向的学业评价体系。针对素养导向的指标和工具、科学导向的评价分析方法、精准导向的反馈指导三个关键环节,通过评价技术的迭代更新,加强学业评价工作的科学性;探索学生学业增值评价,关注不同起点的学校和学生的学习效能、进步程度,将增值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果评价相关联,为学校、学生精准“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