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王昉
2004年11月18日,首届文博会开幕,深圳报业集团展位吸引了不少参观者,展览首日,带来的几千份资料被索要一空。
2006年5月18日,第二届文博会开幕。图为深圳报业集团展位。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余海波 摄
2007年5月,第三届文博会,深圳报业集团展位。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范国瑞 摄
2008年5月,第四届文博会,造型独特的深圳报业集团展位。
2010年5月16日,第六届文博会,深圳商报备受国内外来宾和观众青睐。读创/深圳商报记者毕国学摄
2010年5月14日,第六届文博会,深圳报业集团直播中心。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甘跃飞 摄
2006年5月,第二届文博会,深圳商报记者展示“报纸时装”。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余海波 摄
2017年5月11日,第十三届文博会,读创APP在文博会上设置了游戏环节,与观众互动。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钟华登 摄
6月7日,第十九届文博会开幕。这是一场文化的盛典,更是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在这5天里,无论是书画的笔墨芳华,还是文脉的百年传承;无论是海内外文创产品的同台竞技,还是中国非遗衍生品的匠心无声;无论是各个城市拿出的镇馆之宝,还是科技让文化更加绚丽……每份展品、每场活动、每个主题,都蕴含着文化创新的因子和人文情怀。
19年来,深圳商报见证了文博会孕育、诞生、成长的每一个细节,也留下了许多独属于我们的文博会故事。
文博会是一场国家级文化盛事。从首届文博会开始,19年来,深圳商报的记者们成为了文博会宣传报道的一支重要力量。
每一年的文博会,深圳商报的记者们都会在各个场馆里找寻热点,捕捉新闻,带着最新鲜的信息满载而归,打磨出一版版丰盛的文化盛宴。
在2017年举行的第十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深圳商报旗下的读创客户端在1号展馆首次亮相。“遇见读创”“传递读创”“点亮读创”三个活动吸引了许多现场观众参与。
2018年第十四届文博会,5月19日上午,由深圳商报主办的年度创意影响力人物评选颁奖典礼在深圳文博会4号馆“媒体融合·新闻出版馆”举行。陈锋明、陈汉良、韩家英、马立安、Ole Bouman(奥雷·伯曼)、许礼贤、邢立华、云爱华、周红玫、张宇星荣获“2018深圳商报年度创意影响力人物”称号,他们的精彩表现也尽显深圳设计的骄傲与自信。
深圳商报年度创意影响力人物评选活动,更是助力“设计之都”建设,通过挖掘和精选最为出色的设计师和创意活动组织者,打造真正引领深圳“设计之都”先锋势力的创意设计人物画廊。
文博会创造了很多数字,很多传奇,更产生了很多故事。每一届文博会,深圳商报都从不缺席。翻开报纸,就是翻开深圳文化创意产业一步步成长壮大的历史。绝大多数商报人都参与了文博会的报道,既见证了盛会的点滴变化,又通过文博会磨练了自己,增强了统筹和报道大型展会的能力。他们中,年长的已经退休,年轻的还继续奋战在本届文博会的战场上,继续着他们的热爱。可以说,每一个商报人,都是文博会的忠实“铁粉”。
每年的文博会期间,深圳商报记者编辑是最忙碌的人,从主展馆到各个分会场,从白天到黑夜,从台前到幕后,把文博会每一项重大活动、每一个精彩瞬间、每一个动人故事报道出来,呈现给读者,是所有商报人的职责和使命。深圳商报和读创客户端的全媒体报道,让深圳满城飘荡着文博会的气息。
深圳商报记者祁琦每年都负责跑文博会的“一带一路”展馆。她最喜欢这里的“创意味”和“国际范儿”,印度的家具、木雕、手绘及金箔绘画,俄罗斯的琥珀,巴基斯坦的毯子,马来西亚的咖啡……“文博会不仅能‘看看看’,还能‘买买买’。”每一届文博会,她都收获满满,在采写新闻之余,她还买了很多自己喜欢的创意品。“文博会除了展示文化产业精品,还有世界各地的本土特产,好吃、好玩、好逛,‘文化味’更浓厚,而每年令人耳目一新的高科技产品也让文博会更具看点,实在大开眼界。”
作为采访了19届文博会“大满贯”的记者,梁瑛印象最深的当属第二届文博会。那届的文博会首次设立了创意设计馆,她每天都在馆里泡着,在人山人海里穿梭,被各种新鲜的创意展品所吸引,更被深圳本土企业的创意力量所震惊。“仿佛所有的才思都在创意的名义下集合、靠拢,在文博会的舞台上崭露头角,被大家所看到,你会深深被文博会展示出来的活力所感染和着迷。”
聂灿也是采访文博会的老记者了,她印象最深的是第十四届文博会的“数字文化馆”。在5号馆敦煌研究院展区,敦煌石窟被“搬”到了文博会,“数字影像技术在展厅中重现世界文化遗产的风采,观众可以亲自动手为敦煌壁画‘上色’,来感受它无与伦比的美。足不出户就可以领略这么多文化国宝精粹,实在太好了。”
在2006年5月26日的深圳商报上,有一篇记者手记写道:“我感觉文博会就像一场风暴。文博会开幕前一天,5月17日,名曰‘珍珠’的台风从太平洋呼啸而来,大家都担心台风会横扫深圳。但是,‘珍珠’登陆时拐了个大弯,避开深圳,奔别处了。18日,深圳蓝天白云,空气清澈且飒爽,整座城经历了一夜的风雨沐栉,清新得如早晨的一树梨花。很多人绷紧的神经松下来。这时,文博会开幕了。台风走了,文博会来了。‘珍珠’就像是为文博会才拐弯的。在我的感觉里‘珍珠’不算什么,文博会才真正是一场风暴。我们编文博会特刊,把‘记录’报道做到12个版、16个版,可我觉得对比我所听到的都是挂一漏百,去了两次文博会主会场,也未能把主会场里的九个场馆看完。”
而对于深圳商报影视制作事务所的梁倩兰来说,她印象最深的是2021年的第十七届文博会。当时,她负责的直播团队坚持工作在一线,每天都按时按点推出《2021文博会系列直播》,每场直播用一个关键词,走进珠宝、国石、古砖、贝壳等参展企业,从“探索”“见证”,到“鉴赏”“守护”,带领观众第一视角“玩转”文博会各大场馆与展区。能把全国各省区市、各文化企业的文化创意产品第一时间通过互联网展示给观众,让各地的观众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自己感到非常自豪。
审读:谭录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