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李秀瑜
全国首个大规模应用装配式建造的保障性住房项目“龙悦居三期”、首个采用EPC总承包模式的装配式保障房“裕璟幸福家园”、全国规模最大的装配式保障性住房“凤凰英荟城”…… 这些都“诞生”在深圳。
新建保障房100%为装配式建筑
近年来,深圳加快推进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高质量发展,率先在保障房建设领域开展装配式建筑的探索实践,新建保障性住房项目100%实施装配式建筑,为全面带动建设行业全产业链向绿色化、工业化、智慧化、国际化方向发展起到引领作用。
被誉为“网红”项目的凤凰英荟城近日陆续“入伙”,该项目是全国规模最大的装配式保障性住房项目,各塔楼装配率均超过70%。同时,该项目先行先试,首次采用装配式装修。“装配式装修可以减少‘湿作业’,不需要水泥等建材,不会产生建筑垃圾,并且所有板材在工厂进行标准化生产,不会带来胶水等污染,更加环保。”市住房和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采用装配式装修,十几天就可以装修好一套房。”
新建保障房项目全面实施装配式建筑,可助推碳中和,引领绿色发展。
“装配式建筑作为新型建造方式,在建筑垃圾排放、材料节约和废气排放方面优势明显。”市住房和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装配式建筑的垃圾排放量为178吨/万平方米,可减少垃圾排放122吨/万平方米,按“十三五”期间深圳市装配式建筑项目量测算,累计减少垃圾排放量约42万吨。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深圳市装配式建筑项目累计节约用电6720万度电,减少消耗标准煤2.1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73万吨。
智慧建造引领建设产业新布局
全力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不仅可以激发经济新增长点,还能催生新产业。已于近日封顶的龙华樟坑径保障性住房项目是国内首个百米高层混凝土MiC(模块化集成建筑)保障性住房项目,创新采用模块化建筑技术,全过程智慧建造。
该项目将建筑整体拆分为6028个独立空间单元,30分钟拼装一个模块、两个小时组合一套房、一年完成5栋百米高楼建设,建设周期仅为传统建造方式的三分之一,还可节省70%以上现场用工量,减少超过75%的建筑废弃物。
市建筑产业化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装配式建筑作为新型建造方式,推动传统建筑产业向精细化、工业化发展,催生了丰富多样的预制部品部件、装配式装修、数字化设计、建筑机器人、智能装配设备等一批新兴产业。
作为深圳保障房建设筹集主力军,市人才安居集团已累计开工项目85个,建筑面积1308万平方米,开展13项模块化建筑系列课题研究。近年来,探索运用BIM、CIM、混凝土模块化技术和分布式光伏发电、全屋智能安居、建筑机器人、装配式装修等,已初步实现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
解决工程质量“通病”,提升居民幸福感
已于2013年“入伙”的龙悦居三期,是全国首个大规模应用装配式建造的保障性住房项目,该项目探索了以“保障性住房+工业化建造+绿色建筑”“三位一体”推进装配式建筑的路线。
市建筑产业化协会的数据显示,龙悦居项目居住评价满意度达到了98%以上,特别是在外墙渗漏、墙体空鼓开裂、室内隔声隔热等方面投诉基本为零。
“装配式建筑施工所用结构构件为提前预制,只需在施工现场组装,通过大量使用集成部品产品、管道分离技术等,系统性解决工程质量‘通病’,极大地方便了后期维修、更换、改造、升级,有助于延长房屋使用寿命,提升建筑产品质量、健康性能及舒适度,更可持续、更有保障。”市住房和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装配式建筑全面实施全装修,可有效避免装修阶段的邻里纠纷,持续提升居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审读:喻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