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读创/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魏沛娜
究竟是什么信念,驱动了古代中国人,以非凡决心将诸多耗时耗力的宝物埋藏于地下?
“云气纹”中承载着古人的宇宙观?“六博棋”中有天圆地方、星宿时日的含义?曾侯乙墓的彩色漆箱,是微缩的宇宙世界?
对于中国人来说,宇宙和环境不是征服与超越的对象,而是人生活栖息的唯一家园?
▲《观念的形状》
张曦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3年1月
文物,并不是僵死的“东西”。它们是一群曾经活过的人的思想、信仰和意图的表达,像琥珀一样,凝固了我们祖先眼中的宇宙、世界、他人和自己。中国文明和文化的DNA,就藏在这些琥珀里面。《观念的形状》这本书以72件文物为载体,分18个主题,讲述了从上古到王阳明数十个世纪中我们祖先的哲学思考。这些思考塑造了中国文明的精神底色,也奠定了中国人需要坚守的路。
据了解,本书作者张曦长期从事哲学和伦理学跨学科研究,现为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评价道:“此书构思新颖,既严谨又有很高的可读性,是一本理解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的佳作,让读者如同在剧院欣赏典雅的曲目一样,‘在目光与文物的接触中,感受器物身上隐隐闪烁着的求道故事,触摸那一个个如今已经褪色、但却曾经喧嚣过的思想世界’。相信每一位读者在读完这本书后,都会和我一样,被伟大祖国的悠久历史文化再次震撼。”
审读:孙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