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344

读创网首页 > 推荐 >
【原创】深圳科技创新面面观|筑人才高地 引创新活水
来源:深圳商报&读创
编辑:

读创/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吴吉/文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钟华登/图

“2022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第24届高交会、中国物理学会2022秋季学术会议,第三届和第四届“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2022年“青年科学家502论坛”……11月的深圳,涌动着科技创新的热潮,一系列科技盛会在这里举行。正如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院士所言,“一系列高水平科创大会在深圳举行,凸现了深圳蓬勃向上创新活力和不断跃升的科创中心地位。”

而在这些“扎堆”的科技盛会中,深圳的高校、科研机构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是参与者、组织者,甚至是发起者、牵头者。近年来,深圳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完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加快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深圳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提出,探索“学校+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学校+大型科研院所”“学校+龙头企业”等形式,推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强化提升基础前沿探索和关键技术突破能力。

▲深圳不断推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强化提升基础前沿探索和关键技术突破能力。图为环境优美的深圳大学城。

起“高原”,高水平平台不断扩容

为提高高质量发展核心竞争力,深圳正加快构建“四链”协同的创新发展体系。而在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的最前端,高校、科研机构成为创新的重要载体,承担着为深圳吸引创新人才、夯实创新地基、提升创新能力、完备创新链条的重要功能。

“十三五”以来,深圳加快集聚国内外优质资源,高等教育交出一张令人瞩目的“增量”成绩单: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中山大学·深圳、哈工大(深圳)、深圳技术大学、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等先后获教育部批准设立,深圳5年新增5所大学,创造出了高等教育的又一个“深圳速度”。截至2021年底,全市已开办普通高等学校14所,在校学生14.52万人。

进入“十四五”,深圳高等教育没有放缓“扩容”的脚步,一批新高校即将纷至沓来。《深圳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官宣”:到2025年,争取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深圳海洋大学、深圳理工大学、深圳音乐学院和香港大学(深圳)等获教育部批准设立。深圳《关于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曾提出:到2025年,深圳高校数量达到20所左右。从目前的部署看,深圳正朝着这个目标大步迈进。

▲华大基因深圳“火眼”实验室。

厚“家底”,高水平人才不断聚集

从“双区”建设的国家战略到“全球标杆创新城市”的城市定位,都决定了深圳要有一流的原始创新能力支撑。而要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人才无疑是最需要的“家底”。今年以来,深圳在吸引高端人才方面捷报频传。1月,国际著名植物生物学家朱健康正式担任南方科技大学前沿生物技术研究院负责人;9月,世界著名数学大师、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埃菲·杰曼诺夫就任南科大讲席教授;10月,腾讯有30名专家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的2022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近年来,深圳不断加大引育人才力度,创新高校、科研机构等编制管理方式,赋予其机构设置、人才评聘、定岗定薪等方面高度自主权,并大力推动深圳高等教育发展,这些都在吸引人才方面起到了“筑巢引凤”的作用。也正因此,越来越多的原创科技成果从高校诞生。2021年,深圳共有31人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其中大部分集中在高校。深圳共有13个项目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技奖(通用项目),有高校参与完成的项目也占据了很大比例。例如:由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华为等单位参与完成的“超高清视频多态基元编解码关键技术”项目获得了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这正是高校+重点实验室+企业的智慧结晶。

深圳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方面,深圳将汇聚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战略科学家,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探索“大数据分析+小同行评价”新模式。此外,加快建设河套“科技特区”,探索更为便捷的创新要素出入境监管模式,推行与香港科研规则相衔接的项目和经费管理制度,打造高水平开放创新生态。

▲图为深圳南方科技大学校园一角。

调“准星”,瞄科技前沿加快布局

近年来,深圳把基础研究摆在突出位置,相继出台加强基础研究的实施办法、基础研究项目管理办法,在全国率先以立法形式确立不低于30%的市科技研发资金投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2016年-2021年,全社会基础研究经费由24.33亿元增长至122亿元,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由2.89%跃升至7.25%。在人工智能、合成生物学、基因组学等基础领域,取得一批标志性重大成果。

瞄准科技前沿,深圳超前布局原创性基础研究重点方向,逐步构建起包括各类高水平实验室、科研机构在内的实验室体系,锚定基础研究持续发力。目前,深圳已构建起多层次的重点实验室格局,既包括省部共建肿瘤化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核电安全监控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也有广东省电磁控制与智能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催化化学重点实验室等省重点实验室,以及成员数量更多的深圳市重点实验室。这些高水平实验室成为在前沿领域开展基础研究的重要创新载体。

审读:喻方华

 
 
 
  • 天气
1
【原创】读创今日荐书 | 我们如何培育下一代人的希望?
2
【原创】读创今日荐书 | 这本散文集,为何是黎紫书“生活的暂停键”?
3
【原创】观点碰撞!第十四届深圳学术年会主题学术研讨会上专家观点集锦
作为深圳读书月量身打造的知识分享真人秀活动,“华联演讲秀”由深圳读书月组委会办公室、深圳报业集团主办,深圳商报/读创承办,深圳商报文化新闻部、深圳商报品牌活动事务所执行,华联城市中心参与协办。”……在题为《与时代,共演化》的演讲中,华大集团CEO、生物学家尹烨金句不断,他分享了有关生命科学的奥秘,并分析了当下生物科技领域的创新与发展。读创/深圳商报首席记者魏沛娜11月26日晚,2022年深圳读书月重点主题活动“华联演讲秀”在深圳报业会堂精彩举行,来自科普、航天、自然和文博领域的五位嘉宾围绕“创•时代”这一主题,为市民献上了关于创新、创造、创业的深圳故事。
4
【原创】5位嘉宾畅谈主题“创•时代”,2022“华联演讲秀”精彩举行
5
【原创】深圳周末艺文指南(11月26、27日)①《田园交响曲》②音动我心③翰墨雅赏
 
E办事
  • 办事八达通
  • 生活八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