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彭琰
网络评选的丑陋建筑时常惊倒一片,很多人觉得它们丑但往往说不出为什么丑。8月21日下午,由深圳市政协主办的“委员讲堂”邀请深圳市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建民以“建筑与城市审美及实践”为题,用2小时阐述了他眼中的建筑之美丑。
建筑界的人文历史名人掌故,孟建民(上图)在演讲中信手拈来娓娓道出。
孟建民现为深圳市建装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深圳大学本原设计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研究工作,被先后授予梁思成建筑奖、光华龙腾奖中国设计贡献奖金奖、南粤百杰人才奖等奖项。他主持设计了渡江战役纪念馆、玉树地震遗址纪念馆、深圳前海国际会议中心、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改扩建、深圳市中医院光明院区、深港西部通道口岸旅检大楼等各类工程项目200余项。
“建筑中的有些设计,并非全是功能性的,但去掉了就不行,就好比人的外耳,不要也能有听力功能,但却影响视觉美观。”演讲中,孟建民通过解读不同时代建筑大师的经典建筑作品,阐述“建筑审美”“城市审美”等宏大话题,诠释了城市审美对构建城市形象与文化的重要作用。他提出城市审美是推动城市设计美学发展的关键因素,从业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建立专业的审美要求,才能更好地助推美好城市的建设。
孟建民还介绍了知名地标背后的故事:悉尼歌剧院的设计方案初审被淘汰,迟到的主评审从废纸篓中捡回过目时重获新生;香港汇丰银行的大楼原来做过搬迁的计划,最终采取了装配式建筑,其工业化设计让人叹为观止;深交所大楼的裙楼采取抬高地面的设计,为市民留出了公共活动空间;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通过人性化设计,减少了病患院内奔波的“顽疾”……名人故事、历史桥段、地标诞生背后的曲折,孟建民娓娓道来。
在高速城市化过程中,常常出现“设计效果图是这样,最后实施结果是那样”货不对板的情况。对此,孟建民认为,城市并不却少优秀的设计方案,缺少的可能是有效的实施机制。为避免这样的情况,孟建民介绍了深圳在重点地区试行总设计师的探索,通过行政与技术协调的制度应对现阶段城市设计实施问题,在国内较早地通过制度全面落实城市设计高品质实施的城市。在这个过程中,总设计师协调统筹负责片区空间规划、综合交通、市政配套、环境品质、建筑群体之间的技术问题。在以孟建民为总设计师的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其团队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包括将对片区内19个单体项目进行全过程技术管控。
审读:谭录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