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任建新 刘崧辰 刘姝梦
“咔嚓!”伴随着清脆悦耳的快门声,一张记录永恒瞬间的照片诞生了。有时,它是烈日下坚守国门的岗位掠影;有时,它是某场精彩赛事的活动影像。33年来,深圳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罗湖边检站民警邓木流拍摄了太多这样的照片。镜头内外时间飞逝,他的人生就这样在光影间舒缓流动、波澜不惊。
▲邓木流。
以前的胶卷太贵了
1989年1月,北京的冬天寒风凌冽,可邓木流的心是火热的。入伍8年的他正就读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萌生了对摄影的兴趣和向往。思虑再三后,他拿着攒了许久的干部津贴,走进一家摄影器材店,买下一台380元的黑色胶片相机。
“那时的相机贵是贵,可比不过胶卷,用一张费一张啊。”时隔多年,邓木流仍心疼那一块钱一张的胶卷。一卷胶卷有36张,初学摄影的邓木流会在纸上打一个6乘6的格子,每格里面写上不同的光圈、快门速度等参数,然后一一尝试。“自学嘛,只能硬着头皮拍,经常一卷胶卷拍下来只有两三张过得去。”
邓木流拍摄的模特主要是战友,废片拍多了,终于能送得出手。他自掏腰包给大家拍照洗印,记录下不少人的青春。
▲1992年的盐田港。(邓木流 摄)
1992年,深圳兴建盐田口岸,盐田边防检查站筹建办调来许多有特长的人才,其中就包括擅长摄影的邓木流。担任宣传干事后,邓木流自觉原来的老相机不能满足岗位需求,便自费换了一部新款尼康相机,开始了新的拍摄旅程。
为了提升摄影技巧,他到处搜集专业书籍,包括《摄影自学教程》《摄影采访与图片编辑教程》等。盐田口岸风光旖旎,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拍摄晨曦或落日下的港口。不过,他最爱的还是人像摄影。
“人的表情太精彩了,怎么拍都拍不够。”邓木流把镜头对准身边的同事,越拍越多,越拍越好。好在如今的数码相机功能越来越强大,邓木流的相机和镜头也越买越多,想拍几张就拍几张,再也不用担心胶卷费钱了。
一双白色手套
随着摄影水平不断提升,邓木流的名头在深圳边检总站越来越响。不论是重大会议、重要活动,还是民警肖像摄影、工作留念,他经常能接到总站或其他边检站同事的摄影邀约。
每当这时,人们发现邓木流拿着相机的手上,总是戴着一双白色手套,看起来特别专业有素。原来从1989年第一次买相机,邓木流就开始囤白色手套。他爱惜尊重每台相机,也尊重每个拍摄对象,只要拍照都会戴上。
2015年,深圳边检总站成立多个文化小组,盐田边检站受任组建总站摄影小组,由邓木流担任秘书长负责日常工作。他变得更加忙碌,经常组织总站摄影爱好者到各口岸采风,还不时在微信群转发摄影技巧课、优秀作品集等,帮助大家共同提升。
慢慢地,白色手套的身影走出深圳边检总站,出现在社会各界场合。除了加入全国移民管理文联摄影专业委员会,邓木流还成为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广东省艺术摄影协会、深圳市摄影家协会等协会会员。
2014年,深圳会展中心举行第三届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邓木流受邀参加会议摄影。他利用休息时间前往拍摄,许多优质照片被活动方选用。此后连续两年,他都受邀参与该项活动的摄影。
2015年CEFA国际标准舞全国锦标赛、2016年中国帆船杯比赛、2018年全国体操大赛……白色手套越走越远,还斩获了全国省市各类摄影比赛奖项一百余次,其中包括第四届招商证券杯全国摄影大赛风光类银奖,多次获得全国“青工风采”摄影大赛优秀奖和深圳市职工摄影比赛二、三等奖。
▲边检民警严查车体。(邓木流 摄)
虽然走得远,可邓木流拍得最多的依然是身边的人和事。他拍摄的国门卫士,通过各类摄影展览、比赛活动,走进了千家万户,为提升深圳边检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做出了积极贡献。
等待也可以很美好
2018年6月,邓木流交流至罗湖边检站工作,他的拍摄主阵地转到了这个历史悠久的单位。与海港不同,罗湖口岸最大的特点是出入境旅客流量大。为了捕捉边检民警查验旅客的生动场景,上班时他经常提前一两个小时到口岸,端着相机到验证台、快捷通道、前巡等不同岗位拍摄。到了周末旅客流量高峰,他也会趁休息日前去拍摄。
“拍摄是我的个人爱好,决不能因此耽误本职工作。”邓木流说,他从没有因为私人拍摄任务请假,即使是给队里的同事拍照,也都是利用执勤间隙。到了元宵节、母亲节等节日,他还会主动邀约,为同事拍摄生活记录。
每次看到邓木流主动热心拍照,大家看在眼里、念在心里,有时也为他的身体而担忧。有一回,为了拍到民警验放学童的精彩瞬间,他站在验证台的角落,一等就是40多分钟。
2021年,曾做过疝气手术的邓木流旧患复发。当时队里接到通知要前往深圳机场支援勤务,他不想错失机会,坚持带上相机参与执勤,直到轮岗结束后才到医院办理住院手术。坐脚式、马步式、侧躺式……只见执勤现场的邓木流一边变换姿势,一边兴奋地按下快门,一拍就忘了时间,浑然不觉疲惫。
▲俯瞰今日盐田港。(邓木流 摄)
“好照片是磨出来,我很享受等待最佳照片出现的过程。”邓木流觉得自己很幸运,能从事热爱的边检工作,接触很多优秀的同事,还能利用自己的摄影爱好记录下来,真的没有遗憾。
出生于1962年9月的邓木流马上就要退休了,心里满怀不舍。他说,只要咱边检人有需要,他一定会像以往一样,带着相机准时出现。
审读:喻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