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驻佛山记者 段煜第 通讯员 三经科 三宣
2022年佛山市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评审结果近日出炉,该市共有29家企业入选。其中,佛山市三水区7家企业榜上有名,数量仅次于顺德区,排名该市第二。据悉,佛山市三水区工业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已驶入快车道,一批示范标杆正在不断涌现;制造业新动能带动产业链协同高效运转,为企业提质增效。
佛山本次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分成“应用标杆”和“5G标杆”两个方向。其中,佛山市恒力泰机械有限公司、广东兴发精密制造有限公司、广东合和建筑五金制品有限公司、辛格林电梯(中国)有限公司、佛山科勒有限公司、佛山市恒洁达辉卫浴有限公司6个项目获“应用标杆”方向扶持,将获首期扶持资金共计497.7万元;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拟获“5G标杆”方向扶持,将获首期扶持资金90万元。
“AGV经过,请小心通行。”车间里,AGV(无人搬运机器人)成为主角之一。这些机器人小车不需要轨道和磁条,便可精准运送货物材料,在运行中如遇有人经过,还会暂停避让,轻便、智能又“礼貌”。在立体仓库,货架间的窑车装车机器人宛如“多面手”,找准目标货物后伸出“手臂”,轻易从高处取下货物,稳稳运送到出库口……这是佛山科勒有限公司智能工厂内一个个生动的智造场景。该公司的卫浴行业全流程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便是本次入选佛山市级项目之一。
佛山科勒公司IT部经理田如龙介绍,该项目自今年1月启用,至今已启动9条生产线,预计2024年实现满产,年产量可达150万件。目前已初步实现了生产全流程数字化、智能现场物料流转、生产全流程追溯、全覆盖数据采集管理。“在全流程智能生产中,我们节省了37%人力,平均20秒便可生产出一个马桶。”
在生产线上,科勒的每一件产品及其配件都贴了一个二维码,如同“出生证明”。每到一个环节,机器只要扫描一下,就能回溯至所有生产流程。通过“一物一码”管理机制,根据 VIS 生成的产品码进行生产、物流、质量、设备、模具、人员等相关数据采集,最终实现了生产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对于企业来说,在数智化转型发展中,核心资产已经从过去的厂房、设备逐步转向对数据的运用。依托工业互联网对工厂设备和“机器人”进行数据采集和联网,建成信息“高速公路”,让数据“跑”起来。
数智化通过实现产业的互联互通,5G+工业互联网正成为企业驶上这条“高速公路”的转型之路,为传统制造业打开新空间和新效益,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风口。今年以来,三水区共推动11家企业申报中小企业“上云用云”项目;助力7家企业获评市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首期扶持金额共587.7万元;组织4家企业申报二级工厂,9家企业申报三级工厂,拟申报资金共计1.4亿元,申报数量同比增长85.7%; 27家企业32个车间申报示范车间,申报数量同比增长39.1%,申报资金共计6200万元。
(封面图片由佛山市三水区经科局提供)
审读: 王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