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驻京记者 宋 华
6月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举办的“2022年法院信息化蓝皮书发布暨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研讨会”在京举行,对中国智慧法院建设成效进行综合评估。《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及全国各级人民法院扎实推进司法数据中台和智慧法院建设,推进人民法院在线运行,构建了中国特色、世界领先的互联网司法模式。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法院在线开庭127.5万场,较上年同期增长37.64%。全国法院网上立案帮助诉讼参与人节约近4.5亿元。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2021年,各级人民法院继续以中国移动微法院升级为牵引,实现全国法院(注:不含我国港澳台地区法院,下同)一站式诉讼服务能力拓展,突出一站、集约、集成、在线、融合,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信息化架构体系不断健全,让人民群众享受智慧法院带来的“数字红利”。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以来,全国法院大力推行电子诉讼,引导当事人通过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等开展在线立案、在线缴费、在线开庭、在线证据交换。2021年,全国法院在线立案1143.9万件,全国法院在线缴费1093.2万次,全国法院在线开庭127.5万场,全国法院在线证据交换260.1万次。全国法院网上立案帮助诉讼参与人节约近4.5亿元。
近年来,各级法院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并优化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完善诉讼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功能,全面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元诉讼服务需求。截至2021年底,平台汇聚全国3500多家法院,调解案件2446.29万件,调解成功率62.88%。
2021年全国法院已经将跨域立案服务主体从中级法院、基层法院、海事法院拓展到全国四级法院,实现立案登记范畴内的案件类型全覆盖。
审读:王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