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苑伟斌
6月8日,深圳城海交融合作发展论坛在南山区创智云城举办。此次论坛的主题为“守护蓝色海洋,筑梦未来湾区”,旨在关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探索绿色可持续的城海融合发展路径,促进湾区海洋事业合作共享,共同推进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
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焦念志围绕海洋负排放与大湾区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演讲,并就打造海洋战略力量,提出了“一个目的、两个需求、三个目标、四个标志、五项任务”的系统架构。
中国工程院院士、工程结构专家岳清瑞做了题为《FRP材料助力海洋工程开发》的主旨报告,表示新型FRP材料与新型FRP海洋工程结构的研发,将会极大地助力我国海洋工程的发展。
南方科技大学教授、深圳海洋大学筹建负责人林间立足深圳,就打造深圳世界科技海洋新中心进行了深入交流,指出深圳需要顶天立地、高标准建立起海洋原创科学思想理论,攻克颠覆性、革命性技术,搭建人才培育平台。
奥雅纳气候与可持续发展董事庄宏曦结合案例分析,探讨了沿海城市气候韧性风险评估;凯谛思中国水资源管理总监哈文梅分享了荷兰建设水安全城市的丰富案例与经验,为深圳打造魅力水环境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期间,活动主办方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与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在海洋生态研究以及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
活动主办方之一深规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深圳这样的一个滨海城市,城市和海洋之间是密不可分,相谐共生的。所以深规院一直非常重视海洋相关的工作,组织了专业团队承担海域规划、滨海地区规划和设计、以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深圳正在朝着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阔步前进,在这个过程中,深规院将继续做好海洋咨询,讲好海洋故事。”
此外,平行论坛一“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和海岸带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中,多名专家、学者聚焦蓝碳生态保护修复、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海岸城市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协同增效等方面进行充分交流研讨,关注海洋生态和海岸城市发展问题;平行论坛二“海洋文化教育和海洋生物救护科普”汇聚了来自城市规划、艺术、摄影、海龟保育以及海洋研究等多领域的专业人士,论坛以寓教于乐的方式,面向各年龄段的社会公众,科普海洋文化艺术和海洋生物救助与保护知识,增强公众海洋意识和生态保护认知,营造全社会关心海洋、认知海洋、经略海洋的良好氛围。
记者了解到,2022年6月8日是第十四个“世界海洋日”和第十五个“全国海洋宣传日”。通过本次论坛,多位从事海洋生态修复、海洋城市治理、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不同专业的专家学者为深圳加快推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提供了多维度、跨领域的对策建议,同时也激发了大众对海洋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推动海洋保护事业健康发展。
据悉,本次论坛由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指导,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主办,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渔农自然护理署协办,并得到了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促进会、深圳大学海洋艺术研究中心、深圳市海洋文化艺术研究会等单位的支持。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审读:谭录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