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魏沛娜
近日,来自全国50家博物馆、高校的60位馆长、学者联名发布《关于博物馆积极参与建构元宇宙的倡议》(以下简称《倡议》),呼吁博物馆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方向,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建构元宇宙。
博物馆,有古老文物,也有新潮科技。近年来,博物馆都在孜孜探索馆藏文物与传统文化适应数字时代的价值传递与传承新方式。当传统文化拥抱数字化,博物馆的玩法越来越多。尤其是去年随着“元宇宙”概念的跨界大爆发,不少博物馆也开始了元宇宙的建构尝试。那么,在元宇宙技术日益成熟的背景之下,如何把博物馆更好地“搬”进元宇宙?这已经成为文博界众所关注的热门话题。
让博物馆在元宇宙里活起来
3月26日,包括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馆、山西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博物馆、高校在内的馆长、学者联名发起《关于博物馆积极参与建构元宇宙的倡议》,备受瞩目。
《倡议》指出,当前,令人眼花缭乱的元宇宙应用场景正迅速扩展至当代社会的各个领域,虽有一定泡沫,但无疑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方向。“元宇宙在对现实世界的虚拟化、数字化过程中,需要大量来源于实体世界的物质标本和精神世界的文化元素,并通过对这些内容要素的复制、模拟、加工、改造,形成与真实社会体系融合的数字生活空间。综观我们所在的现实世界,同时拥有丰富物质标本和文化元素的最佳场所,非博物馆莫属。因此,我们相信,元宇宙需要博物馆,博物馆也应该欢迎元宇宙,让自己和藏品在元宇宙里活起来。博物馆的宗旨和理念与元宇宙是相通的,博物馆的未来和使命与元宇宙是相融的。”
所以,《倡议》的核心内容主要围绕“资源共享,普惠互利”“场景共创,提升自己”“标准共建,与时俱进”“责任共担,守正创新”这四点展开,提出博物馆应增强藏品资源特别是数字资源开放共享的意识,树立合作共赢的理念,让有限的资源在元宇宙中创造无限的可能;要认识到自身的资源优势,发挥研究、展陈、教育的功能特长,协同探索创建优质应用场景;探索博物馆领域元宇宙建设标准规范,在相关主题的国际对话中发出中国声音;应该遵循现实世界博物馆公认的伦理与原则,坚守非营利性质和公共属性,在继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等。
推出数字藏品渐成热潮
近年来,数字化技术让文博超越了时空。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博物馆正在迎来新的风口。无论是参观人数的增加,文创产品的火热,还是使古老的藏品重生,拉近博物馆与观众的距离,数字技术的魅力愈发显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博物馆在数字化领域进行的一些实践与尝试所取得的成果。
▲金沙遗址博物馆官网图片
业界人士认为,其实博物馆在元宇宙的构建方面很早就迈开了探索的步伐,包括一些博物馆纷纷上线了“元宇宙游览”“元宇宙观展”模式,搭建全沉浸交互式数字文博展厅,用虚拟数字人担任博物馆解说员等。其中,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去年上线了上海首个数字孪生博物馆系统,从馆方的管理需求和观众的参观需求出发,设计构建了七大板块和14个数字化场景。今年2月,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数字孪生系统升级到了2.0版,核心建设理念是“人民博物馆人民建、人民博物馆为人民”。以微信小程序平台为承载、面向游客的数字孪生博物馆导览新系统添加了“元宇宙观展”模式等新功能,完善游客实景诱导功能,通过展品二维码的连接,可实现室内各项便民设施的精准导航。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当下不少博物馆还相继推出数字藏品,并渐成热潮。去年10月29日,湖北省博物馆四大“镇馆之宝”之一的“越王勾践剑”的数字藏品正式对外发行。据了解,这款数字藏品,是湖北省博物馆与蚂蚁链的跨界合作,在文博数字化发展新形态上,尚属首次尝试。该批数字藏品共10000份,上线不到半分钟即售罄。与线下博物馆的文物不同,3D数字藏品不仅还原了古文物的样子,还可以在手机上自行翻转、放大、缩小,看清文物上每一处细节。
以博物馆联盟形式合作建构元宇宙
无疑,数字化建设是当下博物馆发展的一大趋势,而元宇宙的火热也给博物馆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元宇宙作为一个热词,是当下各种软硬件技术集合式发展后人们对未来虚实融合生活状态的一种想象。传统的博物馆具有藏品收藏、展示、学术研究以及公众教育等功能。近些年随着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理念的发展,博物馆服务大众以及与文化产业互相促进的功能得到了强调。对于博物馆来说,当下正火的元宇宙概念可以更好地促进藏品的数字化、线上展览的发布、大众博雅教育以及与兄弟展馆利用数字化更好地合作、策展。”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袁园 在接受深圳商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袁园认为,元宇宙内涵所允许的数字孪生、数字分身、虚拟数字人等概念都可以在博物馆的各项工作职能上得到很好的应用和发挥。这远远超过目前我们所见的沉浸式交互概念。“元宇宙意味着无论藏品、展馆以及观众都可以借助集合式的数字技术实现虚拟时空的‘共在共生’。例如,藏品可以有完全三维化的数字孪生,观众也可以以数字分身的方式进入到虚拟展馆中,与身在不同城市的朋友一起逛展,还可以接受自己定制的虚拟数字人导览员的导览服务等。总之,技术带来的想象可以是无穷的。”
▲线上展览画面截图,四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图片
但是,目前博物馆参与元宇宙构建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袁园指出,例如要分配好自己的现有资源,进行差异化、分工化、联盟性的合作,“不要所有的展馆都从0到1地开始铺设基础设施,这个费用会非常昂贵,那么用到后面的内容建设层面的资源就会减少,而且重复建设会造成不必要的低水平资源利用”。袁园认为,如果能够以博物馆联盟的形式合作,相当于以集资方式共同建设元宇宙博物馆平台系统,那么就可以共享底层技术的基础设施,还能共享数字藏品、共享观众流量,从而将博物馆的业务推向更高水平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也因此,袁园对这次《关于博物馆积极参与建构元宇宙的倡议》的发布表示支持,认为不仅显示了我国文博界学者、当家人的未来视野,还能为元宇宙这个目前多少还显得有些抽象的词汇提供更多的生活化的应用场景,为其他行业、产业联合起来进行元宇宙业务开发、资源拓展提供很好的启示。在她看来,如果博物馆参与元宇宙建构是以博物馆联盟的形式合作,将是非常顺应时代潮流和技术逻辑的先锋之举。这相当于通过元宇宙提供的集成式的数字化技术手段,打破了原本由物理空间分割的不同博物馆之间的围墙,让所有的博物馆在虚拟世界都变成了开放式的,所有文物宝贝的数字藏品都可以共享,这样不仅可以让更多原本沉睡在仓库里、需要特定保存条件的珍贵文物“重新面世”,有利于观众的观展便利,还能更好地促进博物馆之间的学术研究、交流,促进高水平的展览策划。
审读:谭录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