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文化评论员 杨青
灾难片的爱好者,对导演罗兰·艾默里奇肯定很熟悉,这位在银幕上一直制造出品灾难片的大导,一路靠大作积累了优秀的口碑:1996年《独立日》8.1分、2004年《后天》8.3分,2009年《2012》8.0分。
在十多年的创作中,三部题材风格截然不同的影片,可以在豆瓣的评分统统站稳在8分以上,这份成绩单不管放在什么背景和团队中,都相当亮眼,也值得傲骄。
但是接下来大导就像坠入滑铁卢,开始一路下滑。
万众期待的《独立日2》2016出品后,期待了十年的影迷大跌眼镜,豆瓣评分降到及格线以下,只有5.7分。
六年后最新的《月球陨落》2022年3月底最新在国内上市,开局同样不好,豆瓣评分同样在及格分以下,仅有5.6分。
可谓每况愈下。
灾难片某种程度上是预警片,人类未来会遇到什么样的灾难?或者我们赖于生存的地球将来会有什么样的遭际一直是揪动人心的题材。在某种程度上,好莱坞一直是人类灾难的提示预警者,尤其是地球各种各样的遭际让我们对未来心存恐惧,起码会唤醒很多人对自己生存环境的关注和保护,这是积极有益的一面。
具体到《月球陨落》,这次把灾难从地球引到月球上,角度是新鲜的,灾难也是毁灭性的。可惜故事的主题依然很老套,很好莱坞,一个小人物最终拯救人类,一个Nobody最终成为一个英雄的故事。主题老套其实不怕,太阳底下无新事,端看你怎么翻新,可惜大导这次翻新不成,直接翻船了。
如果说别的灾难片还有科学依据和基础的话,《月球陨落》已经脱离科学和逻辑的基础,甚至脱离了常识,直接往荒诞片的路径上一下滑去。
大家诟病最多的是最后拯救世界的三人组,一个是十年昏昏噩噩的航天老司机,一个是在行政岗位升职工作了十年的二线航天员,再加上一个清洁工天文爱好者。三个人上了航天飞机,就因为老司机会开手波的航天机,所以三个人戴个头盔就可以直接冲到月球,这样的队型提振士气可以,但没有逻辑和科学支撑,也就没有了说服力。
再看一下里面的成员配比,中国演员作为女主儿子的汉语老师,打酱油的配置,没有看出必要性和合理性,反倒看出了影片的市场企图。影片看中中国市场,在电影里面配比中国元素没问题,但配什么样的中国因素可以拉动市场,这估计是需要认真研究的。
影片中另一个让观众诟病的是,拯救地球三人小组的家庭是影片的副线,女主离异的丈夫是身握发射核武大权的大将。最后居然选择了相信离异的前妻。而男主用自己救地球的特权救出来身陷牢狱的儿子,而儿子居然接过父亲的责任,带着女主的儿子和家庭教师共同面对各种难题。天上组合一队,地下组合一双,巧合太多了,拿逻辑的镜子一照,就会发现漏洞百出。从灾难片到玄幻片,只需滑一跤的功夫。
审读:谭录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