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和顺
朱万章《刘九庵尺牍中的鉴藏往事》一文提及广东省博物馆曾藏有元代高克恭《云山烟树图》卷,经苏庚春、刘九庵、谢稚柳等鉴定,各说纷纭,莫衷一是。
△朱万章著《明清书画谈丛》
刘九庵是阅古斋店主韩博文弟子,苏庚春父亲是贞古斋店主苏永乾,两人经眼剧迹无数,炼就一双法眼,与王大山、李孟东并称“琉璃厂书画鉴定四大家”。
高克恭(1248—1310),字彦敬,号房山,色畏吾儿(今维吾尔族)。先人自西域定居大同,后移居燕京。由京师贡补工部令史,选充行台掾,擢山东西道按察司经历,历河南道按察司判官,大中时官至刑部尚书。画山水初学米芾、米友仁,后学董源、李成笔法,专取写意气韵,工山水画,亦擅长墨竹,与文同齐名,造诣精绝。
高克恭传世画作极少,此图卷并有李衍题跋。李为高氏同时代画家,以画竹名世,著有《竹谱详录》一书。广东省博物馆对此图卷十分重视,特遣苏庚春函请故宫博物院刘九庵等鉴定,并代为重装。
△高克恭《云横秀岭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1972年2月16日,刘九庵复函苏庚春,称:“在文化大革命中,得知您馆收集到很多的重要文物,馆藏更加丰富了。”他认为:“高房山《云山烟树图》卷,确属少见的重要作品,李衍的题字更为精绝。高的作品传世并不多,故宫旧藏被劫运台湾去的《云横秀岭图》轴,可称为高的杰作,亦有李衍的题记。”意即确认此卷为真迹。关于此卷著录问题,他查过手边几种书,又查福开森编著《历代著录画目》,都没有查到,但他认为:“这样看来,这是属于未被过去著录过的遗品了。如今竟被我们发掘出来,岂不更名贵吗?”
因为刘九庵的介入,此卷交故宫博物院著名装裱师张耀选亲自修复重装,当时已揭出托底。广东省博物馆提供的包首锦可适用,但引首纸尺度比画卷略高,颜色与画纸相比偏重,张耀选选择了一张较浅色旧纸拟配用,刘九庵认为较适宜,最终是否采用,他请苏庚春及广东省博物馆决定。
△《犁春居鉴稿》书影
《苏庚春中国画史纪略》和《犁春居鉴稿》都曾提及《云山烟树图》卷鉴定问题。该画于1970年发现,当时鉴定专家认为是明代初期作品,也有人认为是高克恭真迹,该卷可能是一分为二,前半段(可能遗失)或会有高氏题识,此段款识字迹潦草,显然为后人所添,但卷尾李衍题字看不出真伪。
经刘九庵鉴定后,苏庚春仍不放心,又于1974年将此卷图版交与谢稚柳鉴定。谢稚柳在致弟子吴灏信函中阐述自己意见:“高房山卷,是摹本,其真本遂不知下落矣。作为参考,亦未始非佳事,望转告庚春同志,并致意,照片如仍须寄还,望告知。”
朱万章叙述此卷往事后感叹:“刘九庵、苏庚春、谢稚柳都是首屈一指的书画鉴定家,堪称‘法眼’,他们对同一件作品,其鉴定意见都分歧如此,何况他人?于此足见书画鉴定之难。”
审读:孙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