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和顺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苏轼寒食诗手卷,被称为《寒食帖》,又称《黄州寒食帖》,经黄庭坚题跋,世称苏黄合璧,咸推苏书第一。北宋以后流传有序,清代进入大内,刻入三希堂帖,藏于圆明园,乾隆留有御笔“雪堂余韵”。
△苏轼《黄州寒食帖》(局部),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咸丰十年(1860)圆明园被焚,《寒食帖》劫余流落民间,先后被冯展云、盛昱、完颜景贤等递藏。冯氏之前流传细节尚不可知,而此卷入藏盛昱郁华阁前,曾与琉璃厂肆有一段因缘,裴景福详记于《壮陶阁书画录》卷三中。
△黄庭坚跋《黄州寒食帖》,因称“苏黄合璧
裴景福称,《寒食帖》“自御园流出,同治初吾师冯展云中丞得之。”裴景福(1854—1926),字伯谦,号睫闇,安徽霍邱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授户部主事,后外改广东陆丰、番禺、潮阳、南海知县。冯誉骥(1822—1884),号展云,广东高要人,官至陕西巡抚。裴景福对其执弟子礼。
冯展云任陕西巡抚期间,《寒食帖》存于京师质库,质库突发火灾,其他书画多付之一炬,此卷如有神佑被救出,只下角纸边微有灼损。裴景福称:“师故后寄质余斋,未几赎回。”裴氏痴迷苏书,可以想见被赎回时恋恋不舍情景。
丁亥年(1887)秋,裴景福得知《寒食帖》从冯家散出,委托琉璃厂论古斋掌柜萧维邦(勋臣)前往广州探访。
论古斋开办于同治元年(1862),主人为衡水萧氏,祖上靠在厂甸附近售酸梅汤起家。首任掌柜萧秉彝光绪十六年(1890)去世,长子萧勋臣继任至民国十年(1921)。萧勋臣职业生涯最辉煌的经历之一,就是光绪十五年领父命往广东,收购冯展云旧藏一批剧迹。
裴景福未曾想,萧勋臣此行亦受另一藏家盛昱委托,以五百金收购《寒食帖》,欲回京成交。裴氏在上海萧寓强行搜索,找出《寒食帖》,以六百金收入囊中,随即命良工以西洋摄影法录成《壮陶阁帖》,包括正文及黄庭坚、张縯、董其昌各跋,乾隆跋及引首。
盛昱性喜收藏,也是东坡迷。光绪十四年(1888),裴景福入京,嘱张仁黼(劭予)劝其出让《寒食帖》。张仁黼原籍河南固始,与裴景福同年,裴氏碍于情面,可能也出于经济压力,忍痛割爱,以六百金原价出让。其时张縯跋尚未摹出,仓促间未详记纸色、墨色、尺寸,裴氏追悔不及。
乙卯(1915)夏,裴氏年届花甲再次进京,盛昱已归道山,《寒食帖》由其养子善宝转售完颜景贤。裴氏依然不舍,在《书画录》中留下最后感叹:“复见之景朴孙处,距初得将三十年矣。”
△王世杰跋《黄州寒食帖》
《寒食帖》于景贤也如过眼云烟,不久售与颜世清(韵伯),1922年又由颜氏售与日本人菊池惺堂。次年,关东大地震引发火灾,此卷有如神助,再次幸免。二战结束后,张大千欲以美金3000元收购,被王世杰抢先一步横刀夺爱。王世杰身后,此卷于1984年以1000万新台币入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审读:喻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