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魏沛娜
科学与现代性之间有何关联?如何看待历史上发生的几次科学革命?它们对现代世界的塑造是怎样的?我们又该如何反思今天所处的这个科技时代?
最近,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科学哲学与逻辑学系主任、教授张志林受邀做客深圳图书馆人文讲坛第 161 期活动,做了题为“科学革命与现代世界”的讲座。讲座上,张志林以历史事实为依据,阐明研究“科学革命”的概念分析方法和历史检验方法,分析四次典型的科学革命案例,强调在科学革命过程中科学方法、思想观念和社会组织变革之间的互动关系,揭示历次科学革命在塑造现代世界图景中的奠基作用,并就当代背景下“科技时代向何处去”的问题给出批判性的反思。
张志林介绍,现代性是以知识(亦即科学)和技能概念以及它们在教育中和教育之外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为主要内容的——最明显的应用之一是推动发现、发明、革新和发展。迄今为止,历史上发生的科学革命有16—17世纪的天文学、物理学和生命科学革命;18世纪的化学革命(还有哲学中“康德所谓的哥白尼式的革命”以及“工业革命”);19世纪的生物学革命、电磁学革命(还有所谓“弗洛伊德革命”);20世纪的相对论革命、量子力学革命、地球科学革命,以及计算机科学革命。
谈及影响,张志林举例说,譬如16—17世纪的科学革命,带来了宗教与科学文化的兴起和现代世界的形成。又如到了20世纪,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力学导致物理学和宇宙学革命。
他还提到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中有几段话耐人寻味,诸如:“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时代。许多人相信,有了科技就能找出所有问题的解答。”“为什么现代人越来越相信自己能够靠着研究取得新的能力?又是什么促进了科学、政治和经济的结合? ”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十年来,对科学革命和现代性的批判性反思,通常会谈及现代性的危机和科学革命的代价。张志林说,按照一种非常流行的看法,一切并非虚有其名的知识都是科学知识;但科学知识却无法赋予价值判断以效力,它仅仅局限在事实判断上。此外,旨在将显然是主观、道德的事物与完全合乎科学的事物区分开来的各种现代分界,已经在我们的文化中产生了意义深刻的后果。其中一个后果就是否认关于价值的科学的存在。
他表示,面对对科学革命的批判性反思,明智的态度是:该受指责的不是科学而是某些广为流传的、我们喜欢听的关于科学的故事。科学仍将是我们现代文化中最值得尊敬的部分。
据了解,人文讲坛系列活动由深圳大学宗教文化研究所、深圳图书馆、中山大学禅宗与中国文化研究院主办,深圳市云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
审读:谭录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