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祁琦
12月5日晚,由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深圳市戏剧家协会承办的“戏曲名师传承计划”折子戏展演在深圳戏院举办。
粤剧《活捉张三郎》、京剧《锁麟囊-朱楼》《收关胜》、黄梅戏《女驸马-洞房》、豫剧《包青天-见国太》、越剧《孔雀东南飞-雀盟》6出折子戏精彩上演,展示了戏曲名师传承的成果,展现了深圳本土戏曲水平。
△折子戏展演现场
当晚,“戏曲名师传承计划”折子戏展演以粤剧《活捉张三郎》开场,剧情虽哀怨可怖,“张三郎”的表演却有着诙谐荒谬的反差效果,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接下来的《雀盟》一折氛围一变,作为《孔雀东南飞》中的重头戏,呈现了仲卿和兰芝这对恩爱夫妻,骤遇变故的悲痛与缠绵,让观众沉浸其中。
豫剧《包青天-见国太》充分呈现了豫剧的唱腔特点,极具传承意味。
《洞房》一折是《女驸马》剧情的转折和高潮,唱腔韵味十足,剧情引人入胜,精彩不断。
京剧《锁麟囊-朱楼》很好地体现了“以歌舞演故事”的京剧表演特色,身段表演,非常讲究手、眼、身、步的技巧运用,极为考验演员功力。
最后,京剧武戏《收关胜》掌声阵阵,高潮不断,为折子戏展演圆满拉下了帷幕。
△折子戏展演现场
据悉,“戏曲名师传承计划”通过聘请国内不同剧种的戏曲名家,对接深圳本土民间戏曲团体进行精心授课与美学引领,以“一个剧团+一个名师”模式,带动本土戏曲团体快速成长,由小至大,由少到多,整合深圳各方戏曲力量,提升深圳本土民间戏曲社团的表演水平与整体实力,推动深圳戏曲艺术繁荣发展。
今年是“戏曲名师传承计划”开展的第二年,亮点突出,成效显著。“戏曲名师传承计划”面向深圳本土戏曲团队公开征集剧目,收到了粤剧、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昆曲、秦腔等22个符合要求的折子戏作品。
经评审,深圳市粤剧团、南山区华夏青年京剧团、青越越剧团、辰龙黄梅戏、盐田区天韵艺术团、芳华京剧院报送的6个折子戏入围。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市粤剧团作为专业院团,也首次参与了该项目,以专业团队带动民间戏曲团队,共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戏曲文化,推动深圳戏曲的发展。
本次入围团队呈现出了年轻化的趋势。华夏青年京剧团团长、京剧《收关胜》的主演陈星认为,“戏曲名师传承计划”给深圳戏曲专业从业者一个展示的平台,市文联和市剧协搭台,老艺术家坐镇,新生演员唱戏,所谓的传承正是于此。
△折子戏展演现场
今年“戏曲名师传承计划”邀请的名师大腕云集,有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梅花奖”获得者孙娟,福建京剧院负责人、“梅花奖”获得者孙劲梅,豫剧吴派创始人吴心平,豫剧吴派掌门人轩秀芝,上海越剧院红楼团范派小生王柔桑,京剧张派第二代传人朱晋玲,京剧名师毛国柱等人。
其中,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孙娟还亲自登台,携手黄梅戏优秀青年演员杨元献上了黄梅戏传统经典剧目《女驸马-洞房》的精彩演出。
名师传承形式多样,线上线下相结合。黄梅戏名师孙娟多次飞抵深圳莅临辰龙黄梅戏,通过艺术坊、沙龙、讲座、授课、剧目编排等多种形式进行艺术传承与交流。孙娟认为,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国际化大都市,经济、科技等多领域都引领世界,这座年轻都市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如此重视,令她非常感动。
芳华京剧院的青年演员张嘉奇赴福州接受京剧名师孙劲梅的指导。张嘉奇说:“师父亲自给我指导加工《锁麟囊-朱楼》,细到一招一式的动作、一字一句的唱腔,还有每一句的气口,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让我在程派艺术上得到一个提升。”
豫剧名师吴心平、轩秀芝带着团队到深圳传承豫剧吴派名剧《包青天-见国太》一折。
著名范派演员、“梅花奖”获得者吴凤花因档期问题,未担任今年的名师,但她介绍了自己的师妹王柔桑担任越剧名师,两位老师都以线上方式,对《孔雀东南飞-雀盟》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身段教学、人物剖析等方面的指导。
△折子戏展演现场
芳华京剧院导演夏运华认为,戏曲的传承在“传”上靠的是大众的参与;在“承”上靠的是名师的“口传心授”。“戏曲名师传承计划”体现了深圳在传承和弘扬戏曲艺术方面的创新意识,通过专家的指导迅速提高深圳本土的戏曲人才表演水平,提升观众欣赏品位。
审读:谭录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