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祁琦
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首创的在活体内工作的“DNA纳米机器人”,能够在血液中运行,识别肿瘤细胞,高效完成定点药物输运,从而抑制癌细胞生长、杀死癌细胞;或改变癌细胞生长微环境,降毒增效,极大降低癌症致死现象,被认为是人类与癌症斗争的全新方向。
研究显示,21世纪以来,全球960个最显著的科研方向中,89%与纳米科技有关。这个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技术领域,究竟有何神奇之处?
广东卫视纪录片式高端访谈节目《邓璐时间》第三季“发现传奇”,将于12月5日22:00播出双语主持人邓璐博士深度对话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广纳院院长赵宇亮。
什么样才是卓越的科技创新革命引领者?在赵宇亮看来,思想没有被格式化的人,行为没有被同步化的人,认知没有被标准化的人,情怀没有被世俗化的人,就是可以颠覆世界的人。
1989年,赵宇亮赴日本求学,先后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后,与研究组共同发现元素周期表中第113号新元素Nh。
然而当时纳米科技在中国还是懵懂起步的领域,尤其纳米毒理学几近空白。对此现象深感担忧的赵宇亮,毅然从核物理“跨界”研究纳米科技,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实验室,在“小而美”的纳米世界追逐科技强国的梦想。
多年后,赵宇亮将自己的心路历程融入到《纳米之歌》中,并致力于向大众科普纳米。他认为“科学家最应该做科普,这是给未来的礼物。”
在赵宇亮等一众科学家不懈努力之下,如今的纳米科学研究不仅在推动各基础科学进步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更与我们未来生活息息相关,如人工智能核心元件——智能传感器,就依赖于高灵敏纳米材料。
节目中,主持人邓璐来到位于广州黄埔的“中国纳米谷”,见证中国纳米创新产业链现状,触碰纳米科技先进研究成果。
多年来,赵宇亮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将纳米新领域的知识体系化。他们首创了第一个能够在活体内工作的“DNA纳米机器人”,在2018年被美国《科学家》杂志评为“重大技术突破”,入选了2019年十大中国科学进展,并于同年被MIT评为“肿瘤领域的十大突破”。
“纳米机器人”如何用于医学治疗?如何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国纳米技术的未来将走向何方?
审读:谭录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