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驻佛山记者 段煜第
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村级工业园改造项目——星中创(黄牛牯)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11月28日封顶。据悉,该园启动建设仅过去7个月,佛山市南海区产业园建设跑出“加速度”。该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12亩,园区建筑面积约10万m2,投资规模约6亿元。园区建成后,预计进驻企业25家、工业产值超百亿。
该园是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内公有资产企业主动介入村改的建设项目。过去,这里是一片20世纪90年代建设的单层简易结构旧厂房。从低矮散乱的破旧作坊到高大挺拔的高端产业园区,仅用了7个月的时间。今年4月,佛山市南海区星中创(黄牛牯)智能制造产业园启动建设。11月28日,该园首期载体迎来封顶仪式。目前,该园区招商率已达95%以上,预计2022年4月正式开园运营。据介绍,该园聚焦智能制造、高端装备、人工智能等科技产业领域,重点引入科技型、成长型、总部型、附加值高的企业及高端人才,打造多样化、高端化、集聚化的现代科技产业园区。
深圳星中创投资有限公司董事、常务副总裁姚若杰介绍,未来园区将主动承接广深优势资源外溢,引入更多“两高四新”产业,推动佛山市南海区狮山产业升级。基于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园区也打造了高标准智能装备厂房,为本土企业提供平台,引领传统制造业向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佛山市南海区星中创(黄牛牯)智能制造产业园的顺利封顶,是佛山市南海区狮山公资企业介入村级工业园改造的一次有效实践,对于公资兜底介入改造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目前,佛山市南海区狮山共有145个村级工业园,面积约6.5万亩,约占佛山市南海区村级工业园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散、乱、污的村级工业园已无法满足现代产业发展需求。但在改造过程中,由于村级工业园体量庞大,无法完全依靠市场力量推进。对此,佛山市南海区狮山在坚持“工改工”的前提下,创新工作方式,通过“公资兜底”的模式,专门成立6个项目公司推进工改,专项出资对村级工业园进行改造,推动产业优化、集聚和提升。
上图 佛山市南海区星中创(黄牛牯)智能制造产业园设计效果图。
审读:孙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