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魏沛娜
11月29日,作为第八届深圳文学季系列活动之一,由深圳市文联主办、深圳市作协承办的谢湘南诗歌研讨会在深圳举行。来自广州、深圳等地近20位评论家、学者、诗人就谢湘南诗歌作品展开热烈探讨。
谢湘南出生于湖南,1993年来到深圳,并开始诗歌创作,著有《零点的搬运工》《过敏史》《谢湘南诗选》《深圳时间——一个深圳诗人的成长轨迹》《深圳诗章》等。作为在深圳成长起来的代表性诗人,谢湘南早年的诗歌以现实主义笔触,写出了一个时代的变迁,以及打工一族的生存境遇。近年来,其创作更多展现深圳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诗性的书写展现城市的现代性,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从诗歌进入深圳的独特视角。
研讨会上,深圳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王国猛在致辞中分享了他的诗歌与文学情怀,并提出三个“打通”:一是艺术门类之间的打通,二是文学事业和文学产业之间的打通,三是文艺理论研究和文学创作之间的打通。
广东省诗歌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广州市作协副主席黄礼孩认为,在写作上,谢湘南一开始就选择了现代性,远离传统的抒情,拒绝陈词滥调。他是以“打工诗人”的身份名世,但他不同于别的打工诗人,他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着鲜明的特点,他没有去掉打工诗人这个身份,却在生活、工作、书写当中,不断转化,最终省略掉自身的符号学,成为一个摆脱了个人局限性的诗人。
岭南师范学院南方诗歌研究中心主任张德明表示,谢湘南出版的几本诗集,显现了他从一个漂泊无定的打工仔到生活安稳的市民的变化,这个发展历程也是深圳很多人的生活轨迹和生活背景。所以,他的诗歌可以说写出了一代人的精神肖像,这是很有意义的一种写作。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文法学院副院长向卫国尤其激赏谢湘南的诗集《过敏史》,称赞其非常有分量。在他眼中,谢湘南作为一个诗人,对世界有敏感,而且超出一般人的敏感。
王威廉也非常认可诗集《过敏史》的文本价值,他认为这可能是谢湘南“一次奔跑,全力的冲刺,形成他力度很大的写作”。“通过对于谢湘南诗歌的梳理,我看到了一个现代诗人如何和现代性文明的冲突、纠葛,乃至自我确立和出发。”王威廉说。
谢湘南表示,深圳是一个充满写作素材并有着丰富文学性的城市,他的写作始于深圳,他的诗歌基本上都与深圳这座城市有关。“我写下的多数诗歌都是城市深圳的语言镜像。”谢湘南坦言,他想以自身的写作给深圳一个让人难忘的意象,希望自己的写作能为深圳树立起一个诗意的文学形象。“这是我今后要继续努力的一个方向,就像惠特曼的《草叶集》,我的《深圳诗章》也是一个开放的文学与诗歌母题,可以持续不断地扩写下去。”
审读:谭录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