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梁瑛
由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策划主办,陈江和基金会赞助支持的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意设计(创意 100)人才培训计划”近日开班,11月24日至29日期间,培训课程在何香凝美术馆举办“大师公开课”系列讲座及城市考察调研活动,活动不仅为大湾区培养创意设计领域领军青年人才,也获得了深圳市民的热烈反响。11月25日,活动总策划、学术主持,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陈平教授在何香凝美术馆接受记者,她表示,希望通过这一长达五年的培训计划,让更多人意识到文化创意对湾区未来的重要性。
△学员合影
据了解,2020年开启的“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意设计(创意 100)人才培训计划”将持续举办五年,计划培养100名青年创意人才。培训计划以“青年激活创意,创意塑造青年。文化塑造青年,青年创造文化”为总主题,每年设定分主题,本次培训主题包括:世界湾区创意产业发展路径、如何利用数字技术推动岭南文化遗产保护、岭南文化遗产的创意设计、文化遗产与高科技应用的相互促进、创意如何服务于城市更新(或城乡融合发展)、疫情下创意产业的发展途径等。培训集合了10位国内艺术、文化领域的知名专家,以10节“大师公开课”为核心,为25名港澳台及内地青年俊杰开设专题课程。为将文化资源更大程度以飨观众,讲座开放少量名额给深圳市民,报名者络绎不绝,观众踊跃提问,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青年既是创意的创造者也是受益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在当今这个全球化和以知识为依托的社会,创意型资产在创造着收入和就业的新形式,从而刺激收入增长,在年轻人当中尤其如此,创意能让人们的各种灵感与革新之源尽情流淌,从而促进开放、包容和多元的社会的构建。陈平介绍,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致力于对文化遗产加创意产业的研究,她说,中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如何转化成资本,需要的就是创意。她尤其强调,创意产业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中的重要作用。
本次培训课程的开班仪式在暨南大学四海艺术空间举行,空间中正在举行的景泰蓝展览让学员们惊叹不已。第一次接触这么美的传统工艺,青年设计师们灵感迸发。陈平说:“文化自信源于对文化的了解,中国是文化遗产大国,是全世界人民美美与共的载体,丹麦的美人鱼还不到一百岁,我们的云冈石窟、大足石刻历史更加悠久,有很多故事,怎么让全世界的人民都了解这些故事,就需要青年设计师们发挥创意,找到讲故事的方式。”丰富的文化遗产给创意产业提供了很多元素,但让这些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就需要通过工业化的文化产品,现代的运营模式。“迪士尼的电影、星巴克的咖啡、宫崎骏的动画,所有外向型经济的国家,都是通过文化产业来推广自己文化的,我们的设计师也需要从敦煌、从景泰蓝中寻找创意灵感。”
此次培训采用“跨界组队 + 三三制模块化”的培训模式:跨界组队指每5—6个学员组成1队,每队学员需包括来自文、理、工三方面专业背景的代表,以人为单位开展理论学习,以队为单位完成实践学习、主题研究和结业评比。《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中专门提出,青年间的文化交流合作对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主办方特别把来自港澳和内地的青年混合编组,加强他们之间的互相了解。
在陈平看来,短短七天的培训,已经足以在设计师未来的创作中融入新的理念。“连续五年的培训计划完成之后,我们希望让接受培训的百位青年设计师举办一个大展,我相信,设计师们的创作会有新的面貌。”
审读:孙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