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和顺
1966年11月21日,山西来人到北京师范大学找启功“了解关于傅山事”,谈及1961秋鉴定画作、1964至1965年审定序言及撰写说明等事。启功在日记中写道:“伊询及邓拓、黄胄、侯恺、侯外庐等。我俱不相识或无往来……”其中侯恺、侯外庐均为山西人,侯恺时任荣宝斋经理。此系列调查被称为傅山画案。
△《傅山画集》初版本
傅山(1607—1684),字青竹,改字青主,山西太原人。明亡后出家为道,推崇老庄之学。诗书画俱精,清康熙十八年(1679)开博学鸿词科,被举荐进京,拒不入城,称病卧床,仍被赐予中书舍人衔,足可见其旷世才华。
傅山与琉璃厂有缘。明崇祯九年(1636),他联络山西全省百余生员为袁继咸鸣冤请愿,首次进京,即住在琉璃厂伏魔祠,据《傅青主先生年谱》:“崇祯九年至京,寓琉璃厂伏魔祠;十月末,袁公入刑部狱,先生草揭帖,投通政司数上云云。”当时琉璃厂尚未形成书肆古玩店聚落。傅山去世280多年后,竟发生“画案”,涉及琉璃厂荣宝斋,牵连众多政学艺界人士。
傅山画案起源于《傅山画集》。
△傅山画作
傅山与晋祠关系密切,曾隐居云陶洞吟诗作画,潜心著述。故山西对他十分重视。1962年,晋祠文物保管所汇集本所及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山西省博物馆收藏傅山书画30余件,编成《傅山书画选》,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1965年,晋祠文保所再编辑《傅山画集》,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所选40幅作品,范围增至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和天津市艺术博物馆等单位藏品。
《傅山画集》出版得到时任中共华北局第一书记李雪峰的支持,李雪峰也是山西人。参加前言和画页说明写作、修改和审定的尚有李行百、刘舒侠、张玉田、温竹君、张翊、范若愚、陶鲁笳、卫恒、郑林、岳维藩、王朝闻等人。
△《傅山画集》再版,改由赵朴初题签
画集前言称,傅山书画作品别具风格,是一笔宝贵的艺术遗产。其中《文笔双峰》、《瓮泉难老》、《土堂怪柏》、《天门积雪》等描写太原风景,《阳泉春晓》、《阳泉夏荷》、《阳泉秋黛》和《阳泉冬雪》表现晋东阳泉地区四季景色。前言称“傅山在政治上虽有一定的进步性,但通过他绘画艺术所表现的,是士大夫阶层的趣味及意境。我们现在对于他的绘画艺术,当然应该用批判的眼光,汲取其中的精华。”可见编者们十分慎重,未敢越雷池一步。
傅山画案旨在借文艺作品或历史人物打击对手肃清异己。清华大学“首都红卫兵赴晋造反团”两位“战士”随后找到启功了解《傅山画集》事,显示此案由北京开始,且受人指使。此后启功反复写交代材料,又被派往董寿平家取画册、索要材料。董寿平也是山西人,与荣宝斋关系密切。
任志录1983年从中山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分配至晋祠文物保管所工作,是晋祠博物馆第一任馆长,曾主持成立傅山纪念馆及召开傅山书画研讨会。他对傅山画案的来龙去脉知之甚详,称此案涉及康生与李雪峰等人的高层斗争,因为山西省通过在京同乡及荣宝斋征集收购傅山作品,侯恺、董寿平等人被卷入其中。
《傅山画集》初版封面由康生题签,1982年再版时改由赵朴初题写,背后故事耐人寻味。
审读:孙世建